恭和御制幸秘书省诗二首(其一)

群玉西昆富典章,二星东壁粲辉光。

秋花迎杖千丛丽,法曲传觞九奏长。

虎将纵观修旧事,豸冠陪侍仰明王。

政修即是攘夷策,猃狁残祆岂足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群玉西昆藏丰富,东壁双星闪亮光。
秋日花朵簇拥杖,法乐连绵宴席长。
英勇将领忆往昔,獬豸冠下敬明王。
政事整治为攘夷,猃狁小患不足防。

注释

群玉:比喻珍贵的文献或学问。
西昆:古代学府或藏书之处。
富典章:富有丰富的文献和制度。
粲辉光:明亮的光辉。
秋花:秋季盛开的花朵。
迎杖:迎接持杖的人。
千丛丽:成千上万的美丽花朵。
法曲:古代宫廷音乐。
传觞:传递酒杯敬酒。
九奏:连续演奏多次。
虎将:勇猛的将领。
修旧事:回顾和整理过去的事务。
豸冠:古代法官或官员的帽子。
陪侍:陪伴侍奉。
仰明王:尊敬贤明的君主。
政修:政治清明。
攘夷:驱逐外敌。
策:策略。
猃狁: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残祆:残暴的敌人。
岂足囊:怎能装满口袋,意指不足以构成威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周必大的作品,标题为《恭和御制幸秘书省诗二首(其一)》。诗人以群玉和二星为比喻,赞美了秘书省的丰富典藏和文化光芒。"秋花迎杖千丛丽"描绘了秘书省内繁花似锦的景象,犹如迎接帝王的仪仗,华丽而壮观。"法曲传觞九奏长"则展现了宫廷音乐的庄重与悠长,烘托出皇家气派。

接下来,诗人通过"虎将纵观修旧事",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贤臣的期待,他们如猛虎般审视过去,为国家修明政事。"豸冠陪侍仰明王"则象征着忠臣们的敬仰和忠诚,他们身戴獬豸冠,陪伴在君王左右,共同维护正义。

最后两句"政修即是攘夷策,猃狁残祆岂足囊",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是抵御外敌的关键,小小的猃狁和残暴的祆狄不足以成为国家的威胁,只有内部安定,才能从容应对外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典雅的笔触,既赞扬了秘书省的文化底蕴,又寄寓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恭和御制闻喜宴诗

圣武将犁老上庭,艺文先选彍中英。

天扶基业生多士,世遇君师集大成。

享备钧台同夏启,果分汉会愧桓荣。

尧言一日周天下,应陋诗人切响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泰州守许寺正挽词二首(其二)

身袭黄门庆,腰悬紫绶龟。

未登知命岁,遽逼盖棺期。

风咽哀笳恨,云凝断垄悲。

只应潘岳泪,重忆悼亡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泰州守许寺正挽词二首(其一)

昔在西京日,名臣数次公。

人歌廷尉德,帝念颍川功。

出处君何异,修良誉亦同。

谁提班固笔,千古绍高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留别苏仁仲通判

公才岂合尚题舆,天遣寒儒此曳裾。

午夜灯光曾共赏,三春乐事未全疏。

尊前窈窕传新唱,耳畔澜翻听异书。

此别不须勤怨惜,君王日日问严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