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相挽章(其二)

风云扶日月,尧舜正衣裳。

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风雨伴随日月升起,尧舜时代衣冠端正。
英雄壮志如周方叔,诸葛亮般从容不迫。
重器象征着伟大的事业,仪式显现出深远的光彩。
遥望远方的他山,千年历史的绿野堂令人惆怅。

注释

风云:比喻动荡的时代或自然现象。
扶:伴随。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
正:使……端正。
衣裳:古代的礼服。
壮烈:英勇豪迈。
周方叔:周朝名臣,此处借指英雄人物。
从容:镇定自若。
汉子房:诸葛亮的字,此处借指智者。
鼎彝:古代祭祀用的大型礼器,象征权力和重要性。
酬:酬谢,对应伟大事业。
典礼:正式的仪式。
贲:彰显,散发出。
幽光:深远的光辉。
它山:比喻他处,远方。
绿野堂:古代名胜,寓指历史悠久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李丞相挽章(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古代圣君和贤臣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首句“风云扶日月”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出天地间的恢宏景象,通过“尧舜正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理想化处理,赞扬他们治国有道,民生安定。

接下来的“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则是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进行比较。周公(即周方叔)和张良(即汉子房)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人物,前者以其政绩著称,后者则以谋略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一句中,“鼎彝”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的青铜器皿,而“酬钜业”则意味着回报和赏赐。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之意。

最后两句,“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则流露出诗人的怀旧情愫。他远眺那遥不可及的古老山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向往和思念。而“千年绿野堂”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不息的一种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诗人对于中华文明的深刻认识与无限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怀旧情感。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诗中,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丞相挽章(其一)

名纪三朝重,身居百辟师。

华夷占用否,进退繫安危。

见梦英灵在,成功命数奇。

出师身已老,垂泪忆当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杜倅再示前韵继之二首(其二)

不惜分馀为借光,情同结客少年场。

谁知亲拜六篇语,全胜摇闻十里香。

自叹满头频献白,敢言三俎欲怀黄。

一瓶一钵烟波里,径入苕溪向水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杜倅再示前韵继之二首(其一)

惭愧诗筒数往回,自嫌局促困驽材。

尘踪已挂旧官壁,妙语犹随新雨来。

好客共谋良夜醉,养花长得四时开。

知君客里犹行乐,端为襟怀不染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杨仲承秘书蹉跎三年今得荣州文学冬日贻书以诗答之

昔年曾叹小差池,官带荣名自有时。

二火并光君有渐,一茅覆屋两相宜。

心田自乐缘知足,世路无求亦少思。

好是一丘藏曲折,也无邻里共追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