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子野知虢州先归湖州

未赴虢太守,暂归吴兴家。

吴兴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

清甘不楚齿,若酒倾残霞。

溪山小女儿,姹姹两发丫。

袅袅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时与之醉,何似走尘沙。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未曾去虢州做太守,暂时回到吴兴的家。
吴兴靠近洞庭湖,橘树林正飘着花香。
正当橘子柚子丰收时,你摘下它们带着霜华。
清甜的果肉不刺牙齿,如同残霞倒入酒杯。
溪边山中小姑娘,双鬓如两朵初绽的丫。
轻盈地跳上地毯,弹奏琵琶声嘈嘈。
那时与她共饮,怎能比得过在尘沙中奔忙。

注释

虢太守:古代官职。
吴兴:古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带。
洞庭:湖名,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橘林:大片的橘树种植区。
霜华:指橘子上的白霜,象征着成熟和清新。
楚齿:形容食物粗糙,这里指口感不佳。
残霞:傍晚的晚霞,常用来比喻美酒。
溪山小女儿:形容乡村少女。
氍毹:地毯或毛毯。
嘈嘈:形容音乐声嘈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友人张子野即将前往虢州任职,但先回湖州探亲而作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吴兴的优美景色,橘林飘香,暗示了友人的归乡之乐。"君当橘柚时,摘包带霜华"表达了对友人在丰收季节品鉴橘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寓含了对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诗人以"溪山小女儿,姹姹两发丫"的形象,比喻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流露出对吴兴风土人情的喜爱。"袅袅上氍毹,嘈嘈弄琵琶"通过生动的音乐场景,展现了当地生活的闲适与欢乐,进一步渲染了友人归家的愉悦气氛。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与其在官场奔波,不如与友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快乐,表达了对朋友远离尘世纷扰,回归田园生活的羡慕和劝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张山甫武功簿

洛阳旧交有七人,五人已为泉下尘。

各家生儿为门户,唯子弟兄先立身。

我与信都侯独在,喜见及禄知天仁。

昨日闻补武功吏,气调欲与南山亲。

少年勉力向职事,莫学老贪文字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张山甫秘校归缑氏

去年来折桂,今年来娶妇。

得意春风前,还家寒食后。

蓬巷闹鸡犬,藤花荫井臼。

缑山白醪醇,重酌高堂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张中乐屯田知永州

畏向潇湘行,不入洞庭去。

鞍马踏关山,衣裘冒霜露。

零陵三千里,楚俗未改故。

王泽久已覃,国刑亦当措。

昔闻柳宗元,山水寻不饫。

其记若丹青,因来问潭步。

石燕飞有无,香草生触处。

仙姑异麻姑,岁月楼中度。

不食颜渥赭,言语神灵预。

莫将车骑喧,独往探幽趣。

有信报我知,恶欲驱尘虑。

形式: 古风

送张太博通判袁州

君非身尤谪南州,南方尚鬼其俗媮。

蛇为邻,虎为陬,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

牛死齧戄常不幸,谁得禁止专锄钩。

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将语怪君听不。

仰山头,有行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