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宁徐使君(其二)

使君为政杂风骚,绕郡青山照彩毫。

不是赋成相倡和,那须更署范功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汝宁徐使君(其二)》。诗中描绘了徐使君治理地方时,将文学与政务巧妙融合的场景。诗中的“使君为政杂风骚”一句,既点出了徐使君在治理地方时,不仅注重实际政务,还融入了文人雅士的风雅情趣,体现了他独特的治政风格。“绕郡青山照彩毫”则形象地描绘了青山环绕郡城,使君挥毫泼墨,文思如泉涌的情景,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一面。

接下来,“不是赋成相倡和,那须更署范功曹”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徐使君不仅自己才华出众,还能激发周围人的创作热情。这里的“赋成相倡和”指的是文人之间的相互唱和,而“范功曹”则是古代官职名,这里借指徐使君能够激励下属或同僚一同参与文学创作活动。这两句诗表达了徐使君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成就,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且能带动整个团队的文化氛围,共同提升地方的文化水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徐使君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地方官员的形象,以及他在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和文化繁荣的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汝宁徐使君(其三)

天子分符汉省郎,风烟汝颍更相望。

府中但得平舆吏,他郡从教下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汝宁徐使君(其四)

鸿陂东注汝阳城,太守乘春出劝耕。

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汝宁徐使君(其五)

水如垂瓠抱城流,西望千山入楚秋。

帝谓使君终长者,褰帷不必更闽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汝宁徐使君(其六)

高斋卧理簿书闲,掾吏裁诗日往还。

片月不离桐柏水,白云偏傍弋阳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