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五首(其二)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

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家族世代传承儒家风范,行为成就非不显赫。
然而我心怀独善其身,更何况追求长生之道。
我家靠近华阳洞,早年对此深深向往。
乘车入云间,驾舟瑶溪而行。
天地间充满清晨阳光,江山景色明媚。
王侯将相的尊位,今日才觉其轻如鸿毛。

注释

世业:世代传承。
儒行:儒家风范。
非不:并非不。
荣:显赫。
怀:怀着。
独善:独自完善, 自我提升。
况:何况。
长生:长生不老。
家近:家靠近。
华阳洞:地名,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巾车:乘车。
瑶溪:美丽的溪流。
朝光:清晨阳光。
江山春色:江山美景。
王庭:朝廷。
轩冕:高贵的官位。
轻:轻视, 觉得不重要。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表明诗人家族传承着儒家学说,并且这种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就,是值得骄傲的。

接着,“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则是说诗人拥有独立的美德,更何况还听闻了关于长生不老的道理,这增添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向往。"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说明诗人的家宅靠近著名的华阳洞,而且从小就对这片山水怀有深厚的情感。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则是描写诗人乘坐轿子进入云雾缭绕的小径,沿着清澈的瑶溪前行,这种景象既显示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是对周遭自然之美的赞叹,天空和大地在朝阳下充满光彩,而江山中的春色则更加鲜明。这不仅是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最后,“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官场生活的超脱。"王庭"指的是朝廷或高官之家,而"轩冕"则象征着权力和荣华。诗人在此意味到,即使是在这样的权贵之地,到了今天他才真正体会到内心的淡泊名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游茅山五首(其三)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

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游茅山五首(其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游茅山五首(其五)

名岳徵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新丰作贻殷四校书

汉皇思旧邑,秦地作新丰。

南出华阳路,西分长乐宫。

安知天地久,不与昔年同。

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霁空。

纷吾从此去,望极咸阳中。

不见芸香阁,徒思文雅雄。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