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木

合欢爱嘉名,矧复知昏旦。

淮土产特多,葱茏荫沟岸。

离离青叶解,冉冉红茸散。

静和宿露捲,动与微风恋。

物意岂悦人,和乐自堪玩。

蹇予寡所谐,触事多忿悁。

亦儗学嵇生,植根向庭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合欢树的美丽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合欢树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独特魅力。诗中以“合欢”为题,不仅点明了树种,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句“合欢爱嘉名,矧复知昏旦”,开篇即赞美合欢树的名字美好,并进一步强调它不分昼夜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接着,“淮土产特多,葱茏荫沟岸”描绘了合欢树生长在淮河流域的丰富土壤中,茂盛的枝叶为沟岸提供了阴凉。

“离离青叶解,冉冉红茸散”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合欢树叶子的翠绿与花絮的粉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静和宿露捲,动与微风恋”则通过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描绘了合欢树在晨露与微风中的宁静与轻柔之美。

“物意岂悦人,和乐自堪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认为自然界的和谐与快乐是无需刻意追求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其中。“蹇予寡所谐,触事多忿悁”则透露出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暗示自己在生活中常感不和谐与烦恼。

最后,“亦儗学嵇生,植根向庭畔”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嵇康那样,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将合欢树作为心灵寄托,植根于自己的庭院之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合欢树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九日登响山奉呈同游者

响山临响潭,曾识太白来。

我欲游其间,却愧非仙才。

况乃博微官,终年走尘埃。

幸兹九日至,获与群彦陪。

高秋惨云物,薄日翳复开。

驻马青松阴,披衿上崔嵬。

前睨孤城低,下瞰清溪回。

诸峰送远色,揽结何雄哉。

野菊半含英,浊醪初发醅。

且尽一笑欢,良会不易谐。

溪山宛如昨,斯人化飞灰。

想见登临时,逸气横九垓。

宁知千载后,我辈兹徘徊。

呼之傥可作,相共挥予杯。

凄其暮色合,飒飒疾雨催。

扶携下登舟,水行沿湾隈。

仰看千仞壁,浩歌散馀哀。

形式: 古风

庐山纪游赠黄伯庸

昔闻匡庐名,今睹雄秀姿。

我舟薄其趾,阴雨深蔽之。

平生洁清念,谅受庐君知。

宁辞三日淹,未恨一见迟。

邂逅得佳士,欣然即追随。

时云散诸峰,攒青逗参差。

五色太古色,相对心融怡。

披衿寻鹿迹,抉洞徵贤祠。

风雩杳馀韵,书台抗层基。

前瞻辨五乳,仰顾指狻猊。

却招白鹤仙,下瞰神龙陂。

飞桥度三峡,舣棹凌深危。

喷涛电雪眩,转石雷霆驰。

薄暮不可留,淅淅山风悲。

明发开先游,寒溪涉清漪。

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虬枝。

飞虹泻青嶂,漱玉下深池。

竹亭夐幽阒,四壁多残碑。

出林送落日,踏月仍遨嬉。

移舟星子湾,回首烟雾时。

归来记所历,一一天下奇。

兹山信绵邃,览胜犹多遗。

简书属有程,逼仄嗟绊羁。

悠悠此时路,依依后来期。

巢栖云松间,瓢饮涧水湄。

昔贤有高躅,安用微官为。

形式: 古风

望九华山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

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

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

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

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形式: 古风

十二月二十二日宿七里寺书壁

微宦不适意,一身抱长忧。

况此凶歉年,饿者拥道周。

及物岂无念,越职非所尤。

博济古云难,劝分动成仇。

荒村走风雪,破寺寒飕飕。

中夜耿不眠,胡为此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