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因病夜晚少有梦境,秋天闲适站立时思绪纷飞。
孤独之余雨后放晴,萧瑟的早寒已悄然来临。
鸟儿栖息在红叶满树,月光洒在青苔覆盖的土地。
更何况镜中的自己,年华又过了三十二载。

注释

病眠:因病而难以入睡。
夜少梦:夜晚很少做梦。
闲立:悠闲地站立。
秋多思:秋天使人思绪增多。
寂寞:孤独, 寂静。
馀雨晴:雨后转晴的景象。
萧条:环境或心情的凄凉、冷落。
早寒至:早来的寒冷。
鸟栖:鸟儿栖息。
红叶树:长满红叶的树。
月照:月光照射。
青苔地:长满青苔的土地。
何况:更不用说。
镜中年:镜子中映出的自己的年纪。
又过:又过去了。
三十二:指三十二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一个秋夜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不能安然入睡,在寂静的秋夜里却更多地陷入沉思之中。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不宁静,他可能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命运或是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冷清和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将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界相连,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和悲凉。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这两句则是对秋夜景色的进一步描写。鸟儿栖息在染着秋色变红的树上,月光洒在覆盖着青苔的地面。这不仅仅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中的某种宁静和孤独。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一刻。通过镜中自己的倒影,诗人感慨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不惑之年,这在古代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界限。此时此刻,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沉思。白居易以其鲜明的笔触,将秋天的萧瑟气息和个人的情感世界完美融合,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凉闲卧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形式: 古风

秋晚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莫,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