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莫,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稀疏的篱笆旁菊花凋零,梧桐树叶飘落,树影婆娑,日光显得暗淡。
简陋的窗帘和稀疏的帷幕显出贫穷与寂寞,凉风吹过,冷露降临,秋天的气息显得凄凉萧瑟。
时光飞逝,忽然间已到傍晚,万物的色彩凋残,不如往昔鲜艳。
妻子生病躺在月光下,不是在捣制寒衣而是在空空地捣药。

注释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
砌桐:台阶旁的梧桐树。
离离:形容影子摇曳或分布的样子。
单幕:单层的帷幕,象征简陋。
疏帘:稀疏的窗帘。
贫寂莫:贫穷且寂寞。
凉风冷露:形容秋天的寒冷气息。
秋萧索:秋天的凄凉景象。
光阴流转:时间的流逝。
颜色凋残:指花叶等失去鲜艳的颜色。
莱妻:对妻子的谦称,此处指作者的妻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画面。开篇“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两句,通过对庭院中菊花零散、桐叶飘落以及树荫疏朗和日光微薄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秋意浓郁、阳光不再温暖的氛围。紧接着,“单幕疏帘贫寂莫,凉风冷露秋萧索”两句,则通过对简陋窗户与稀疏帘幕的描绘,以及清冷的风和露水,凸显出诗人居住环境的简陋和秋季天气的寒凉。

接下来的“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景色的变化,阳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万物的颜色也变得衰败,不再像往日那般鲜艳。最后,“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家中患病妻子的关切之情。在明亮的秋夜,妻子躺于病榻,诗人本应准备寒衣以御寒冷,却只是一味地捣制药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家中妻子的病痛,表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的感慨和生活中的苦恼。语言质朴而富有情感,体现了白居易平实且充满同情心的诗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形式: 古风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秋阴和曙色,万木苍苍然。

去秋偶东游,今秋始西旋。

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

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

心虽非兰膏,安得不自然。

形式: 古风

秋槿

风露飒已冷,天色亦黄昏。

中庭有槿花,荣落同一晨。

秋开已寂莫,夕陨何纷纷。

正怜少颜色,复叹不逡巡。

感此因念彼,怀哉聊一陈。

男儿老富贵,女子晚婚姻。

头白始得志,色衰方事人。

后时不获已,安得如青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