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赠旧浑二曹长

二年同在华清下,入县门中最近邻。

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

夜棋临散停分客,朝浴先回各送人。

僮仆使来传语熟,至今行酒校殷勤。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两年共同生活在华清池下,进县城门时我们是最靠近的邻居。
代为宴饮时了解到你的房舍不大,帮助你建成书屋更显出家境的清贫。
夜晚对弈将散时暂停分别招待客人,早晨沐浴后各自送别友人。
仆人往来传话已十分熟悉,直到现在宴会上还显得格外热情周到。

注释

二年:两年的时间。
同在:共同生活于。
华清下:华清池附近,华清池是唐代著名宫苑,这里代指繁华之地。
入县门:进入县城的城门。
最近邻:彼此住得最近,是邻居。
替饮:代为宴饮,可能指代为主人招待客人。
觥筹:酒杯和酒筹,代指宴饮。
知户小:知道房屋面积不大。
助成:帮助建立或完成。
书屋:书房,也指代文化氛围浓厚但经济条件一般的地方。
家贫: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夜棋:夜晚下棋的活动。
临散:即将结束,散去。
停分客:暂停分别招待不同的客人。
朝浴:早晨沐浴。
先回:提前回来。
各送人:各自送别来访的朋友。
僮仆:仆人,家中的佣人。
使来:被派来。
传语熟:传递话语已很熟练,说明交往频繁。
至今:直到现在。
行酒:宴席上斟酒劝饮的行为。
校殷勤:仍然非常热情周到,'校'在此有比较之意,强调这种热情未曾改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交往和深厚情谊。"二年同在华清下,入县门中最近邻"表明两人曾经是近邻,共同生活在华清之下长达两年之久,这里的“华清”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称,或者是对环境的一种描写。

"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则展示了诗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景。其中,“替饮觥筹”意味着在一起喝酒时,朋友之间不必计较谁多谁少,而是共同享受这份温馨;“助成书屋见家贫”则表明诗人看见朋友家境贫寒,便伸出援手帮助他建造或维护书房。这两句突出了友谊的深度和无私。

"夜棋临散停分客,朝浴先回各送人"描绘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晚上下棋时,当朋友即将离开,诗人才会考虑到对方回家的路途;早晨洗漱之后,他们又会互相道别,关心对方的安危。

最后,“僮仆使来传语熟,至今行酒校殷勤”则表达了长久以来的友情和对彼此的牵挂。即便是仆人也能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这份情谊之深,在多年之后依然如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佳作。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从元太守夏宴西楼

六月晨亦热,卑居多烦昏。

五马游西城,几杖随朱轮。

西楼临方塘,嘉木当华轩。

凫鹥满中流,有酒复盈尊。

山东地无山,平视大海垠。

高风凉气来,灏景沈清源。

青衿俨坐傍,礼容益敦敦。

愿为颜氏徒,歌咏夫子门。

形式: 古风

元日早朝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

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

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

圣人龙火衣,寝殿开璇扃。

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衣服各异形。

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

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

泰阶备雅乐,九奏鸾凤鸣。

裴回庆云中,竽磬寒铮铮。

三公再献寿,上帝锡永贞。

天明告四方,群后保太平。

形式: 古风

公无渡河

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

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蛟龙啮骨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

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

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沈身死悔难追。

公无渡河,公须自为。

形式: 乐府曲辞

开池得古钗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

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

当时堕地觅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

可知将来对夫婿,镜前学梳古时髻。

莫言至死亦不遗,还似前人初得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