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

在昔尼父圣,韦编尚三绝。

况于章句儒,未晓八卦列。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

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

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

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

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中以孔子为例,引出对学问追求的深沉思考。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象征着对知识的执着与深入理解。接着,诗人将自己与孔子进行类比,表达了在学术道路上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努力。

“相看五十馀,行事无一达”,诗人感叹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在学术上却鲜有成就。这反映了他对自我能力的反思与对成功的渴望。接下来,“坐见悔吝丛,举足防磋跌”则进一步强调了学术研究中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对错误和失败的警惕。

“日昃乃研思,犹幸非大耋”,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夕阳西下之时仍坚持思考,庆幸自己尚未步入老年,仍有时间继续学习与探索。这体现了他对于时间的珍惜与对学术生涯的热爱。

“微言讵可寻,斯理庶不灭”,诗人认为深刻的道理难以寻觅,但希望这些真理能够流传下去,不受时间的侵蚀。这反映了他对学术价值的坚信与对后世学者的期待。

“寡过殊未能,岂厌丁宁说”,诗人承认自己在避免犯错方面做得还不够,但他并不厌倦反复的教导与提醒,这体现了他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与对教育的责任感。

最后,“是时秋雨开,凉风起天末。蟋蟀吟堂阶,疏林延夕月”,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与前文的思考形成呼应。

“草木得坚成,吾人珍晚节。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诗人借自然界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坚守信念与品格的赞美,即使在严冬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霜雪般纯洁不变。

“忧患自古然,守之俟来哲”,诗人认识到忧患是历史的常态,但只要坚守信念,等待未来的智者,就能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乐观态度与对未来智者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反思,展现了对知识的敬畏、对时间的珍惜、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后世的期许,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挽殷公子岳(其一)

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鉴殊。

堂中延太守,门外揖王符。

木叶空郊晚,鱼鳞大泽枯。

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挽殷公子岳(其二)

八俊名空大,千秋事已违。

岭云缘旐下,溪鸟夹棺飞。

薏苡当含具,桄榔待复衣。

寂寥漳水上,犹望楚魂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寄张文学弨时淮上有筑堤之役

冬来寒更剧,淮堰比何如。

遥忆张平子,孤灯正勘书。

江山双鬓老,文字六朝馀。

愁绝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双雁

双雁东北飞,飞飞向城阙。

声含海上飙,影带吴山月。

有客从南来,遗我一书札。

上写召旻诗,如彼泉池竭。

下列周鼎文,食人象饕餮。

书成重密缄,一字一泣血。

传之与贵人,相视莫敢发。

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