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志

著书汗马牛,不如守道力。

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

孔光岂不学,千载污简册。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

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

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

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

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

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

形式: 古风

翻译

辛勤著书如同驱使马牛,却不如坚守道德更有力量。
靠文章换得高官厚禄,哪里是读书人的本分。
孔光难道不学习吗?但千年之后,他的名声仍被书籍玷污。
世事的通达与阻塞原本微不足道,这对我又有什么得失呢。
袁安曾安居破屋,也度过风雪之夜。
为何羡慕世俗的温饱,却轻易放弃气节。
我家灶火不生烟,有时甚至到中午都未开饭。
小孩抱着古籍,衣衫褴褛,小腿晒得通红。
他们的吟诵声清脆响亮,仿佛来自金石之间。
合上书卷,我对父亲说,圣贤也曾遭遇陈蔡之困。

注释

著书:著述写作。
守道力:坚守道德的力量。
卿相:高官显位。
儒者职:读书人的职责。
孔光:汉代官员,以学问知名。
污简册:使书籍蒙羞。
通塞:顺利与困难。
陈蔡厄:孔子被困陈蔡的历史典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志》,表达了作者对于坚守儒家之道与个人生活困苦的感慨。首句“著书汗马牛”形象地描述了著述的艰辛,但诗人认为不如坚守道德更为重要。接着,他批评那些以文章换取权位的行为并非儒者应有的本分,以孔光为例,尽管学问出众,但千载之后仍被视为污点。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生中的通达与困顿都是小事,自己并不为此忧虑。他以袁安卧病在空庐,仍能度过风雪之夜的典故,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温饱。然而,现实中他自己的贫困,孩子衣不蔽体,读书声琅琅却只能忍饥挨饿,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闭卷沉思,提及孔子和弟子们在陈蔡之厄的故事,暗示自己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但仍坚守学问,期待能像圣贤一样度过难关。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书怀四首(其三)

蜗庐自称野人居,三尺明窗已有馀。

从此要当常省事,时时小葺欲何须。

形式: 七言绝句

书怀

青城结云巢,拟住三千年。

御风偶南游,万里栖紫烟。

翠裘绿玉杖,白日凌青天。

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朝咏阴阳歌,暮诵道德篇。

玉童持碧简,笙鹤来翩翩。

海边武夷山,小留赏宿缘。

火食非所乐,巾褐常翛然。

清时未免出,颇息世俗传。

行矣秋风高,去采玉井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书怀示子遹

平生山林几緉屐,何意随人戴朝帻。

口言报国直妄耳,断简围坐晨至夕。

道山堂东直庐冷,手种疏篁半窗碧。

但虞风波起平地,岂有毫发能补益。

成书朝奏暮请老,入耳幸免烦言啧。

东望故山百馀里,父老欢忻来接迹。

白羊绿酒争下担,长笛腰鼓纷如织。

迢迢梅市过鲁墟,观者所至空巷陌。

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

但令粝饭粗撑拄,犹胜朱门常踧踖。

小儿助我理孤学,终岁伏几心如石。

问看饮酒咏离骚,何似焚香对周易。

形式: 古风

书怀绝句五首(其五)

未驾青鸾返帝乡,三江七泽路茫茫。

看山看水无程数,渔艇为家芡作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