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举香岩语示颂

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

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佛法的独到见解。

首句“枯木龙吟真见道”,以枯木之静与龙吟之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在寂静中体悟真理的禅宗修行之道。枯木象征着生命的终结,而龙吟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觉醒,两者结合,寓意在看似死寂的状态下,内心深处却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见道的境界。

次句“髑髅无识眼初明”,髑髅即骷髅,常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了或灵魂出窍的状态。此句通过描述髑髅眼中初现光明,表达了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能通过某种方式(如禅定)获得心灵的觉醒和智慧的开启,揭示了生命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句“喜识尽时消息尽”,“识”在这里指的是认知、理解或领悟。这句话意味着在彻底认识事物本质之时,所有的疑惑和信息都已得到解答,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它强调了在深入理解之后,一切纷扰和未知都将归于平静,体现了禅宗中追求的“空”与“无”的哲学理念。

最后一句“当人那辨浊中清”,“当人”指当下之人,“浊”与“清”分别代表混沌与清明的状态。这句话表达了在当下,人们难以分辨事物的表面与本质,只有通过内心的清净与觉悟,才能洞察事物的真实面貌。它强调了禅宗修行中去除杂念、达到内心纯净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探讨了生命、智慧、认知与觉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宗的教义,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

收录诗词(13)

本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傅大士法身偈后作偈

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

渠无我即死,我无渠即馀。

渠如我即佛,我如渠即驴。

不食空王俸,何假雁传书。

我说横声唱,君看背上毛。

乍如谣《白雪》,犹恐是巴歌。

形式: 偈颂

今年田不熟,来年种有期。

爱他年少父,须得白头儿。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

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

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

无身有事超歧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送洪州禾山和尚偈

将宝类宝意不殊,琉璃线贯琉璃珠。

内外双通无异径,郁我家园桂一株。

形式: 偈颂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