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彭思禹水明楼

议郎诗眼发天藏,咄嗟办楼临汝水。

遥知残夜笙歌散,月出东南人独倚。

纤云灭尽光下彻,微波不兴天著底。

忽惊白昼在轩窗,试数游鱼见鳞尾。

平生肮脏笑伊优,官冷对人言少味。

但余清境得厌饫,天应用此相偿耳。

我当兴发竟相觅,一棹西风健行李。

登临尚能为君赋,要使江山增胜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寄题彭思禹水明楼》。诗中描绘了议郎的诗眼洞悉天机,轻而易举地建造了一座楼阁,俯瞰着汝水。夜晚笙歌散去,月光洒落,云雾消散,水面平静,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突然间,白昼仿佛出现在了窗户之间,诗人惊喜地发现游鱼清晰可见。诗人自嘲一生正直,面对官场感到乏味,但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得到了满足。他期待着激发创作灵感,乘着西风,以一叶扁舟为行旅,继续探索和创作。最后,诗人表示将为这美景赋诗,以增添江山的气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创作自由和心灵宁静的向往。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复次蔡元中韵

江楼为谁构,想见晴瓦碧。

夜读楼中诗,终疑笔五色。

气方吞刘备,和不以口击。

丽如傲梁公,正恐是花魄。

君才比西子,果识天下白。

我句陋无盐,笔砚焚欲亟。

吾家大冯君,酒酣颇自适。

书来誇壮观,盈纸溅醉墨。

初无万钱念,脱帽见秃笔。

时时及少年,追逐寄夙昔。

诫勿效宝公,清狂挑镜尺。

形式: 古风

次韵思禹思晦见寄二首(其一)

新诗夜读寒更尽,兄弟尽容窥所蕴。

此诗未暇数奇趣,谈笑先看押难韵。

家在筠溪白石滩,后堂分得玉千竿。

遥知华屋青灯夜,想见对床风雨寒。

湘山晓学愁眉浅,思归凭高意凝远。

贯珠妙语肯寄我,暴富人惊呼北阮。

何时促诏紫宸对,草制千言倚马待。

才高合在明光宫,忍令流落江湖外。

我渔意不在金鳞,湘浦华亭一样春。

苑头佐舟未乾没,问法僧来寂寞滨。

古师政与人意合,有问自应忘所答。

一波才动众波随,光遍千灯无坏杂。

形式: 古风

次韵思禹思晦见寄二首(其二)

多生垢习消磨尽,一念定光空五蕴。

尚能弄笔戏题诗,如钟殷床有馀韵。

南台烟霭隔重滩,城廓遥应认刹竿。

湘西六月失三伏,一枕窗风午簟寒。

年来懒复嫌山浅,更欲移庵藏僻远。

又思喧寂不相妨,卧念当年三语阮。

镜里朱颜岂长对,岁月去人宁少待。

是身已作梦幻观,肯复经营此身外。

议郎材志堪逆鳞,笑谈解生寒谷春。

会看为天作喉舌,愿听高风淮海滨。

要知未必与世合,载之诣世世不答。

譬如瓶中有渑淄,虽与世混终不杂。

形式: 古风

戏廓然

久不对睿语,便觉牙颊强。

独行溪山间,清鹄失群伴。

温软闻吴音,攀翻忽东向。

试问识睿否,客曰甚无恙。

但遭吕吴兴,拽手不少放。

欲使开笑齿,说法人天上。

掉头掣肘去,不顾西兴浪。

登舟翻然行,万众皆目断。

平生勇于道,气韵真迈往。

安肯逐儿辈,低首投世网。

但恐吕望之,追法薛廷望。

茶盐以加之,趁出白云嶂。

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