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廓然

久不对睿语,便觉牙颊强。

独行溪山间,清鹄失群伴。

温软闻吴音,攀翻忽东向。

试问识睿否,客曰甚无恙。

但遭吕吴兴,拽手不少放。

欲使开笑齿,说法人天上。

掉头掣肘去,不顾西兴浪。

登舟翻然行,万众皆目断。

平生勇于道,气韵真迈往。

安肯逐儿辈,低首投世网。

但恐吕望之,追法薛廷望。

茶盐以加之,趁出白云嶂。

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与友人的轻松对话和游玩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久不对睿语,便觉牙颊强”暗示了长时间未与智者交谈后,内心感到一种空虚与不满足。接着,“独行溪山间,清鹄失群伴”描绘了僧人独自漫步于山水之间,仿佛连清鹄都失去了同伴,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温软闻吴音,攀翻忽东向”则描述了僧人听到温柔的吴地方言,突然转向东方,似乎被某种声音或情感所吸引。接下来的“试问识睿否,客曰甚无恙”表明僧人试图了解对方是否认识智者,而客人回答说一切安好,透露出一种平静与和谐。

“但遭吕吴兴,拽手不少放”可能是指僧人遇到了一位名叫吕吴兴的人,后者热情地拉着僧人的手,不愿放手,表现出对僧人的亲近与尊重。接下来的“欲使开笑齿,说法人天上”表达了吕吴兴希望僧人能露出笑容,并通过言语传达智慧与真理。

然而,“掉头掣肘去,不顾西兴浪”暗示僧人并未完全被这种热情所打动,而是果断地转身离去,不理会背后的波浪,象征着他坚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登舟翻然行,万众皆目断”描绘了僧人乘坐小船迅速前行,周围的人们都目送着他,显示出人们对他的敬仰与不舍。接下来的“平生勇于道,气韵真迈往”赞扬了僧人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其气质与风度令人钦佩。

最后,“安肯逐儿辈,低首投世网”表达了僧人不愿追随世俗之人,不愿屈服于社会的束缚,而是选择保持自我,追求精神的自由。“但恐吕望之,追法薛廷望”可能是在比喻僧人担心自己会被世俗的规则所束缚,如同古代的吕望和薛廷望一样,被官场的法则所限制。

“茶盐以加之,趁出白云嶂”暗示僧人可能会因为某些世俗事务而暂时离开,但最终会回到自然之中,如同白云般自由自在。“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则表达了僧人渴望与佛祖对话,用瘦弱的手握着藜杖,象征着他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与友人的互动,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自由、独立与内在智慧的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清臣先臣过余于龙安山出群公诗为示依天觉韵

随轩文字海,异宝罗周遭。

忽见张公诗,雪浪翻惊涛。

坐令千岩秋,万壑风怒号。

如君阅缙绅,异材杂蓬蒿。

我公廊庙姿,王室久勤劳。

只今天下望,北斗太山高。

验君平生术,月胁窥秋毫。

嗟余人世外,灵台关钥牢。

行将侣白鸥,浩歌作远逃。

已作华亭叟,月明水一篙。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器之喜谈禅纵横迅辩尝摧衲子丛林苦之有诗见赠次其韵

彭侯惯法战,机锋吸西江。

衲子畏面目,望见投矛鏦。

丛林真一害,斯人喧此邦。

我虽耐矢石,貌抗心已降。

霜钟但摩挲,岂敢施微撞。

时来奋棘髯,剧谈对闲窗。

初见摇心树,久则摧幔幢。

遂使浇薄态,琢磨成敦厖。

吾志荷大法,君欲插手扛。

从来内外护,刘远名亦双。

斯道久破碎,百孔而千疮。

要当共补缀,追配能与庞。

形式: 古风

春去歌

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墙阴娇语谁家娘,凉凉作队来采桑。

玉纤拾砾抵翠羽,莺燕笑语殊不忙。

吴蚕睡起未成茧,肺肠已作金丝光。

归来远山堆莫碧,无端野李娇春色。

辛夷花零愁更多,熏骨真香无处觅。

形式: 古风

赠云道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

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

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

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

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