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杜将军帐下儿歌(其二)

靴尖蹴城城未颓,马箠填河河未满。

十岁健儿下马行,两足胡为自长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旱]韵

翻译

靴尖轻踏城墙还未倒,马鞭投掷进河也不满。
年仅十岁的健壮少年下马行走,为何双脚的高低还要自己分辨。

注释

靴尖:脚尖。
蹴:踢。
城:城墙。
颓:倒塌。
马箠:马鞭。
填:投掷。
河:河流。
十岁:十岁年纪。
健儿:强壮的少年。
下马:下马行走。
胡为:为何。
自:自己。
长短:高低。

鉴赏

这首诗是仇远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听杜将军帐下儿歌(其二)》。通过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战争现实的深刻描绘和强烈情感。

"靴尖蹴城城未颓,马箠填河河未满"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的景象。靴尖(即士兵的脚步声)不断踩踏着城墙,城墙尚未崩塌,而马蹄所踏之处填满了河流却还未达到满溢。这不仅描绘出了战争的惨烈,也透露出一股生机与希望,即便在破坏中,生命力依然存在。

"十岁健儿下马行,两足胡为自长短" 这两句则更深层次地触及了战乱对人性的摧毁。一个十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跟随军队行走于马下,这不仅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也揭示了儿童失去童年的悲哀。"两足胡为自长短"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这种现象无奈和困惑的态度,或许是诗人内心对于孩子们身高不同却都被卷入战争的无情事实所感到的沉痛。

通过这四句话,仇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不仅传达了对战争之悲哀,也表达了对生命与希望的坚守。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历史现状的写照,更是一曲反战的赞歌。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寿星相

西方长庚今我是,东郡短人岂兄弟。

修眉班首顶如剃,蹡蹡衣裳犹楚制。

翩然来游太平世,市上小儿惊且睨。

身外不须童鹤赘,一粲人间八千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应平叔送牡丹

草玄亭前老侯芭,赠我鞓红三朵花。

一春风雨伤麦麻,天香何事来山家。

且劝花王一杯酒,更祝花王千万寿。

洛阳名苑今在否,未必开花大如斗。

有花可赏不负春,红紫转眼俱成尘。

酣歌谁识李翰林,酒楼柳絮愁杀人。

形式: 古风

张氏隐居

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

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

筑屋先通燕,开池剩养鱼。

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

形式: 五言律诗

怀方严州(其五)

八十一年休,云何不首丘。

岂无商女恨,肯作贾胡留。

书籍从人卖,田园有子收。

乌聊山在望,风雪去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