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闲放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形式: 古风

翻译

炎热的时节我不出门,也没有客人来访。
安静的房间拉下了深色的帘子,小庭院刚刚扫干净。
提起衣裳又戴上头巾,悠闲自在无人约束。
早晨的阳光照在枕席上凉爽宜人,乘凉小憩,一觉睡醒。
午餐有什么呢?只是鱼肉的一两样简单菜肴。
夏天的衣服也不多,就几件蕉纱衣物。
满足自身所需就已经足够,多余的物品只会带来烦恼。
如果与只有一竹篮和瓢的人相比,我现在的生活太过富贵了。

注释

时暑:炎热的夏季。
宾客:访客,客人。
静室:安静的房间。
褰裳:提起衣服。
岸帻:头巾,这里指戴头巾的动作。
枕簟:枕头和竹席,代指床铺。
乘凉:避暑,消暑。
一觉睡:睡一觉。
午餐:中午的饭食。
夏服:夏季的衣服。
蕉纱:一种薄而透气的布料,常用于制作夏季衣物。
三五事:形容数量不多的事物。
资身:供给自己生活所需。
长物:多余的东西,不必要的物品。
箪瓢人:形容生活简朴的人,源自《论语》中颜回的生活方式。
太富贵:过于富裕或奢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夏日生活场景,诗人在炎热的季节里选择了不出门,也没有宾客来访。室内深处下帘,营造出一种隔绝尘世的宁静环境,小庭中刚被扫过的地面清洁而整齐。

诗中的“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表达了诗人在炎热夏日里懒散地享受着清凉,衣衫宽松,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只是在悠然中品味生活。接下来的“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则写出了诗人在凉爽的早晨景色中慵懒地枕着簟(一种竹制的枕头)小憩。

午餐简单,只有鱼肉几两,但对诗人来说,这样的简单已足够满足。夏日所穿服饰也不多,仅有蕉纱布做成的衣服数件,诗中“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表明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认同以及对过度奢侈品的拒绝。

最后,“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语,将自己与古代的贫穷农夫相比较,感叹自己的物质条件已经远超过去的艰苦,现在所处的生活状态实在太过富裕了。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清淡自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

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

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

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燋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形式: 古风

席上荅微之

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

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

富贵无人劝君酒,今宵为我尽杯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挽歌词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

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陇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