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词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

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陇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形式: 古风

翻译

红色的旗帜为何飘扬,白色的马匹也在悲伤地嘶鸣。
早晨的阳光照耀着街巷,灵车整齐地准备出发。
九月的秋天显得凄凉,悲哀的队伍离开了大城市。
问那些送行的人是谁,他们是逝者的妻子、兄弟。
苍茫的古老原野上,高高的新坟正在开辟。
人们痛哭流涕,虽口音各异,哀伤的声音却相同。
旧的田地渐渐荒芜,新的坟墓日复一日地排列。
春风拂过北邙山,这里每年都有生死离别的场景。

注释

丹旐:古代丧葬时使用的旗帜,通常为红色。
素骖:白色的马拉的车,常用于丧事。
闾巷:指居民聚居的地方,泛指民间。
輀车:古代载棺柩的车。
萧条:形容冷落、凄凉的样子。
重城:指大城市或都城。
峨峨:高大的样子。
新茔:新坟。
旧陇:旧的田地,这里代指故土。
芜绝:荒芜,无人打理。
北邙山:古代著名的墓地,位于今河南洛阳附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送葬的悲凉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无尽的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形象地展现了送葬时的情景和氛围。“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则描绘出一幅早晨准备启程的画面,通过“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表达了季节的转换与送葬的悲伤。

诗人借用“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这样的提问方式,强化了对逝者的思念和亲情的牵挂。接下来的“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则是对墓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与对过去的缅怀。

诗中“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不仅传递了送葬时悲痛的情绪,也反映出不同人物共同的哀伤之情。随后,“旧陇转芜绝,新坟日罗列”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终,以“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作为收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光变换的反思,不仅强调了生命无常,也凸显了离别的永恒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篇送葬之作中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一)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二)

翳翳踰月阴,沈沈连日雨。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

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

尽日不下床,跳蛙时入户。

出门无所往,入室还独处。

不以酒自娱,块然与谁语。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三)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

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形式: 古风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四)

车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

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

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

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

而我独何幸,酝酒本无期。

及此多雨日,正遇新熟时。

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持玩已可悦,欢尝有馀滋。

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

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忽然遗我物,谁复分是非。

是时连夕雨,酩酊无所知。

人心苦颠倒,反为忧者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