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
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这首诗名为《歌》,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之手。诗中通过一曲关西曲,勾勒出夜深人静、寂寞孤寂的氛围。"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这两句,以问话形式开启情感的表达,"关西曲"作为引发诗人情感波动的媒介,其悠扬声调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突出。"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则表达了诗人听后深受触动,那声音仿佛永恒地留在耳畔,而内心的哀伤与怀念也随之涌上心头。
接下来的"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两句,更进一步描绘出音乐停止后的情景。"调古"一词,意味着曲调古老而深远,而"清风"则是夜晚的背景,给人以清凉、宁静之感。"曲终"二字,标志着音乐的结束,而"凉月沉",则形象地表达了夜色加深,明月高悬却带有一丝凉意。
最后两句"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则透露出诗人对听众的怀疑和不满。"筵上客"指的是宴席上的宾客,而"未必是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听众能否真正理解音乐之美、感同身受的怀疑。这里的"知音"一词,特指能够欣赏并理解音乐之人的高标准。
综上所述,这首《歌》通过对音乐与夜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渴望被理解的艺术灵魂。在古典诗词中,此类表达情感的手法颇为常见,而王贞白在此处却有其独到之处。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
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
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结花。
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太阳虽不照,梁栋每重阴。
白发未逢媒,对景且裴回。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我几时来。
改贯永留乡党额,减租重感郡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