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夜行师七唱(其七)

黄昏候夜到更阑,爆竺惊闻把剑看。

士友同仇裘共敝,丈夫努力饭加餐。

星移物换鬓花白,月落参横烛泪乾。

怨女鸾孤来绕枕,征夫马健不离鞍。

量弘宇宙无遗壤,令肃风霆欲裂山。

义重同胞堪搏虎,身轻战甲不号寒。

灰飞葭管阳初复,拍落梅花歌示残。

歌啸未残胡虏却,东南取道夕长安。

形式: 排律

翻译

夜晚降临,直到更深时分,听到爆竹声,他拔剑查看。
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抗敌仇,即使衣衫破旧也不顾,男子汉要更加努力,饭菜也要吃得更多。
岁月流转,两鬓斑白,月落西山,蜡烛烧尽。
失偶女子像孤鸾般围绕着枕头,出征的士兵马不停蹄,鞍不离身。
他的胸怀宽广如宇宙,无人能敌,命令严肃,威势如雷霆欲裂山岳。
为同胞的义气足以对抗猛虎,身穿战甲虽冷却不觉寒冷。
冬去春回,芦苇管中的灰烬飘散,梅花凋零,歌声中透露出残缺。
歌唱未歇,敌人已退,他们向东南方向进发,目标直指长安城。

注释

黄昏:夜晚降临。
候:等待。
夜:夜晚。
更阑:深夜。
爆竺:爆竹声。
剑:剑。
看:查看。
士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仇:敌仇。
裘共敝:衣衫破旧。
丈夫:男子汉。
饭加餐:吃得更多。
星移物换:岁月流转。
鬓花白:两鬓斑白。
月落参横:月落西山。
怨女:失偶女子。
鸾孤:孤鸾。
绕枕:围绕枕头。
征夫:出征的士兵。
马健:马不停蹄。
鞍:马鞍。
量弘:胸怀宽广。
遗壤:无人能敌。
令肃:命令严肃。
义重:义气深重。
搏虎:对抗猛虎。
号寒:感到寒冷。
灰飞:冬去春回。
葭管:芦苇管。
阳初复:春回大地。
拍落:凋零。
梅花:梅花。
歌示残:歌声中透露残缺。
胡虏:敌人。
却:退却。
东南取道:向东南方向进发。
夕长安:夜晚的长安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黄昏时分批率领士兵行进的场景,透露出士兵们英勇坚定、不畏艰险的精神状态。诗中“爆竺惊闻把剑看”表明了他们对敌情的警觉和武装准备;“士友同仇裘共敝”则展现了战友之间的情谊与凝聚力。随后的“丈夫努力饭加餐”强调了将士们在战斗前的充分准备,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星移物换鬓花白”、“月落参横烛泪乾”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战争带来的哀伤,而“怨女鸾孤来绕枕”则是对远方妻子之思念和牵挂。紧接着,“征夫马健不离鞍”表现了将士们坚守岗位、不离战场的决心。

在“量弘宇宙无遗壤,令肃风霆欲裂山”中,作者以宏大的宇宙观来表达对英雄事迹的赞美与期待,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感。接下来的“义重同胞堪搏虎,身轻战甲不号寒”则强调了士兵们在道义和勇气面前的无畏。

最后,“灰飞葭管阳初复,拍落梅花歌示残”描绘出战斗结束后的宁静景象,而“歌啸未残胡虏却,东南取道夕长安”则表达了战争胜利后士兵们凯旋的喜悦和对未来征途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英雄将士们英勇气概的歌颂,展现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唐代军事景象。

收录诗词(51)

陈元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候夜行师七唱(其二)

魏母咸亨奉敕文,府兵云众成营屯。

屹然一镇云霄末,渐尔群言花柳春。

男生女长通蕃息,五十八氏交为婚。

火田黄稻俱甘旨,纲水金鱼洽醉醺。

寇戎不测纷如雪,甲胄何时不出门。

夜祀天皇弘德泽,日将山獠化缟民。

一声谯鼓月初出,戍楼西北望皇阍。

形式: 古风

恩义操(其二)

岭海物产知君臣,黑鲤朝北葵向曛。

岭海物产知慈仁,寒獭祭鱼乌哺亲。

吴起学曾斯学荀,欺君害民丧不奔。

禄养生成忘义恩,不如鸡犬司门晨。

形式: 琴操

祀潮州三山神题壁(其二)

孤云悦我心,一点通神意。

流泉濯巨灵,深谷豁神智。

魈魅神之兵,黎庶神所庇。

精气烛彼天,名山妥灵地。

岭表开崇祠,辽东建神帜。

六字动天威,九重颁岁祭。

相期翊国忠,我舆三神契。

形式: 古风

语州县诸公敏(其二)

敦伦开野臾,勤学劝生儒。

列爵虽殊分,同仁本一途。

云泥如有隔,水火岂相资。

饮露知蝉洁,观颜觉鉴虚。

潜光同隐豹,出宰必悬鱼。

适国无先后,梯云有卷舒。

天文回北极,水势赴东都。

定策参耆宿,轮忠奉简书。

弥重勋业懋,开国负称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