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弹琴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

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

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琴时的氛围与情感。诗人王鏊以“薰风长日庭院深”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环境,为听琴场景铺垫了背景。接着,“有人危坐弦鸣琴”,点明了主角正在弹奏古琴,而“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则描绘了琴声从低沉哀婉逐渐变为激昂壮阔的变化过程,仿佛是从寒霜初降的凄清到山崩地裂的震撼。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进一步展示了琴声的层次感与连贯性,如同春天温暖的大弦与秋日凛冽的小弦交织,形成一种既和谐又富有变化的音乐体验。随着“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画面转向夜晚,月亮斜挂,鸿雁高飞,秋意渐浓,蝉鸣渐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这部分描述了演奏者在琴声中的情感起伏与技艺的精湛,余音袅袅,仿佛是即将消逝却又顽强回响的声音,与幽谷中饥饿的鸟儿啄食雪花形成呼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最后,“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描绘了风雨过后,天空晴朗,山色娟秀,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对而坐,沉浸在音乐与历史文化的交流之中。诗人邀请对方演奏南薰调,并希望这美妙的音乐能够融入更广阔的庙堂空间,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琴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望海行

日没处,天尽头,尾闾东注何时休。

蓬壶阆苑在何处,闻有金银宫阙五城十二之琼楼。

我欲往从之,但见洪涛巨浪从我今谁由。

何当挟飞仙,汗漫同遨游。

弱流万里等閒度,遍览三山与十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卧病

一镫孤馆夜寥寥,八月文园病未消。

动觉此身成附赘,静观物理自逍遥。

长缨顿骥悲千里,尺渎旋鳞困一朝。

之子不来秋欲晚,空庭风叶雨潇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陪夏宪副正夫游石湖

东风湖上试春衫,树杪飞桥破石岩。

废宅草深悲往事,断碑苔没认馀劖。

上方云影层层塔,震泽波光隐隐帆。

吊古登高兴无限,归途西日在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桧轩

虎山鸠峰两岞崿,西金亭亭宛如凿。

问谁居者两吴君,结发清修老弥恪。

当年何人送桧栽,栽向庭前小芸阁。

时时兄弟坐两偏,偏袒吟哦双露脚。

我行十载还过之,翠壁苍崖人去邈。

庭中老桧参天长,昔拱今来十围弱。

古苔驳落文章隐,苍玉拳奇根节错。

半空时战风雨声,平地恐作蛟龙跃。

万牛回首亦不动,遮莫千秋卧云壑。

木强取柱柔取束,社栎自全终自怍。

樊侯种漆已阔疏,魏王贻瓠还濩落。

何如种树还种德,德树同荣扫寥廓。

为君封殖表双高,他日山人过必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