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唐山赴台湾同人赋诗赠行因和杨德甫兵部韵留别(其二)

暴虎冯河岂问他,不妨魑魅喜人过。

寂寥故国山中月,荡潏天风海上波。

云汝衣裳辞九土,雨来戈戟战群魔。

卢龙塞远朱鸢近,赚取离歌作挽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豪迈之气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暴虎冯河岂问他”,借用《论语》中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接着,“不妨魑魅喜人过”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困难与挑战比作魑魅魍魉,暗示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从容与自信。

“寂寥故国山中月,荡潏天风海上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壮阔的画面,山中明月映照着寂静的故国,天风海浪则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与世界的深沉情感。

“云汝衣裳辞九土,雨来戈戟战群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云彩、雨水、戈戟等自然与军事元素融入其中,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又寓意了诗人对未来征程的准备与决心,以及对战胜困难的期待。

最后,“卢龙塞远朱鸢近,赚取离歌作挽歌”两句,通过对比卢龙塞的遥远与朱鸢(可能指台湾)的临近,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同时,将离别的歌声比作挽歌,既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挑战的勇气、对国家与世界的深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将自唐山赴台湾同人赋诗赠行因和杨德甫兵部韵留别(其三)

有谁髯似仲坚虬,莫畏扶馀路阻修。

回日戈思鲁阳战,切云冠学屈原游。

神人姑射遥相待,佚女娀台近可求。

小别千年行万里,故应魂断日南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闽舟感怀(其二)

珠崖弃地岂良图,赤手擎天一柱孤。

忍见伊川皆野祭,况闻仓葛有人呼。

故乡真定辞先垄,异代延平访旧都。

南越今方为汉守,长缨祗愿系东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书愤

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

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

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

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台将

鱼龙草木畏威名,鸡犬桑麻庆再生。

燕颔虎头班定远,鲲身鹿耳郑延平。

孤城斗绝三千里,一将强于百万兵。

耿耿丹衷惟许国,皇天应鉴此精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