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古松楠老,岩虚塔庙开。
僧缘蚕麦去,官数荔支来。
石室无心骨,金铺称意苔。
若为刘道者,拽得鼻头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万州下岩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山寺景象,寺庙古老,松楠参天,岩穴空旷,塔庙矗立。僧人因农事忙碌,忙于蚕麦之事而离开,官员则因荔枝的季节到来频繁来访。石室静寂,只有苔藓点缀其间,显得自然无华。诗人想象如果能像刘姓道者那样,能有力量让时间倒流,让事物回转,那该是多么奇妙。整首诗以景写情,寓含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峻峭拔,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秘藏开新译,天花雨旧堂。
證经多宝塔,寝疾净名床。
鸟语杂歌颂,蛛丝凝篆香。
同游得赵李,谈道过何王。
静居门巷似乌衣,文采风流众所归。
别乘同来二千石,化民曾寄十三徽。
寒香亭下方遗爱,吏隐堂中已息机。
暂与计司参婉画,百城官吏借光辉。
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
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
玉笥山前大白峰,望仙桥下水溶溶。
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