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南

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

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

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

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今年不再用农具耕种,只有折断的苇草和枯荷环绕着废弃的城池。
白鸟众多而人丁稀少,污秽终会沉淀,清水终究清澈。
战场上的旗帜和战鼓声中聚集了上千人,渔村的炊烟中只听见一曲笛声飘荡。
唯有古老的鸱鸮神祠和柏树,依然保持着往昔的情感对人诉说。

注释

今年:指这一年。
畚锸:农具,用于装载土壤。
弃:放弃。
春耕:春季的农耕活动。
折苇:折断的芦苇。
枯荷:干枯的荷花。
坏城:废弃的城市。
白鸟:白色的鸟。
自多:数量众多。
自少:人丁稀少。
污泥:污秽的泥浆。
浊水:浑浊的水。
清:清澈。
沙场:战场。
旗鼓:旗帜和战鼓。
千人集:上千人聚集。
渔户:捕鱼的人家。
风烟:炊烟。
一笛横:一曲笛声悠扬。
鸣鸱:鸱鸮,一种鸟。
古祠:古老的神祠。
柏:柏树。
向时情:昔日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卫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诗中描绘了卫南地区春天的景象和历史遗迹。首句"今年畚锸弃春耕",写出了战乱使得农事荒废的场景,农民们放下农具,不再耕耘。接下来的"折苇枯荷绕坏城",通过描绘折断的芦苇和枯萎的荷花环绕着残破的城墙,渲染出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气氛。

"白鸟自多人自少",以对比的手法,写白鸟众多而人丁稀少,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人口减少。"污泥终浊水终清",则寓言般地表达出世事变迁,即使暂时浑浊,也终有澄清之时,暗含希望之意。

"沙场旗鼓千人集",描绘出战争的场面,千军万马集结,战鼓震天。然而,"渔户风烟一笛横"又转而描绘出渔村的宁静生活,一缕笛声穿透风烟,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以鸣鸱守在古老的祠堂柏树旁,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永恒,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平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卫南地区战乱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大秀宫

玉笥山前大白峰,望仙桥下水溶溶。

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

白发尉曹能挽弓,著鞭跨马欲生风。

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铄翁。

枹鼓诸村宵警报,牛羊几处暮牢空。

得公万户开门卧,看取三年治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书睢阳事后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