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行

千年土中两刃铁,土蚀不入金星灭。

沈沈青脊鳞甲满,蛟龙无足蛇尾断。

忽欲飞动中有灵,豪士得之敌国宝。

仇家举意半夜鸣,小儿女子不可近。

龙蛇变化此中隐,夏云奔走雷阗阗,恐成霹雳飞上天。

形式: 古风

翻译

千年埋在地下的两把剑,尽管泥土侵蚀,其锋芒却不减,如同金星般闪耀。
深深的青色剑脊上,仿佛布满了鳞甲,像蛟龙般威猛,但没有足,蛇的尾巴也已断裂。
忽然间,它们似乎要飞腾起来,充满灵气,勇士得到它,便能与敌国抗衡。
仇人一旦有谋反之念,剑便会半夜发出声响,小孩和女子都不能靠近。
龙蛇在这其中隐藏着变化,夏日的云朵奔腾而过,伴随着隆隆的雷声,恐怕会化为霹雳直冲九天。

注释

千年土中:千年埋在地下的。
两刃铁:两把剑。
土蚀不入:泥土无法侵蚀。
金星灭:剑的光芒犹如金星般不灭。
沈沈青脊:深深的青色剑脊。
鳞甲满:形容剑脊上的纹路如同鳞甲般。
蛟龙无足:蛟龙,传说中的水兽,此处形容剑的威猛。
蛇尾断:蛇的尾巴断裂,象征剑的残缺。
豪士得之:勇士得到这剑。
敌国宝:可以与敌国的珍宝相媲美。
仇家举意:仇敌有异心或图谋。
半夜鸣:剑在半夜发出声音。
小儿女子:小孩和女子。
不可近:不能接近这剑。
龙蛇变化:龙蛇的形态变化,象征神秘力量。
此中隐:在这剑中隐藏。
夏云奔走:夏日的云朵快速移动。
雷阗阗:雷声滚滚。
恐成霹雳:可能化为强烈的闪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埋藏千年的宝剑,其材质坚硬,经久不腐,剑身覆盖着青色的鳞甲,形状如蛟龙而无足,如蛇而尾断,显现出一种神秘的生命力。剑中蕴含着灵性,是豪迈之士用以对敌的宝物。

诗人通过描述剑的特性和威势,传达了一种英雄豪杰的气概,这把剑不仅是实用的兵器,更承载着主人对敌意志的象征。夜半时分,仇家举起这把剑,其鸣声足以惊醒沉睡之人,警示那些弱小者不可接近。

最后几句诗文,描述了龙蛇变化的神秘力量,如同夏季的云朵迅速聚集,雷声隆隆,似乎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变,或许这把剑也象征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令人担忧它可能引发的灾难。整首诗充满了力量、神秘和紧张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宝剑的崇拜与敬畏。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司空主簿琴席

烟华方散薄,蕙气犹含露。

澹景发清琴,幽期默玄悟。

流连白雪意,断续回风度。

掩抑虽已终,忡忡在幽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叹白发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

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

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叹杨花

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

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

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

人意有悲欢,时芳独如故。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四禅精舍登览悲旧寄朝宗巨川兄弟

萧散人事忧,迢遰古原行。

春风日已暄,百草亦复生。

跻阁谒金像,攀云造禅扃。

新景林际曙,杂花川上明。

徂岁方缅邈,陈事尚纵横。

温泉有佳气,驰道指京城。

携手思故日,山河留恨情。

存者邈难见,去者已冥冥。

临风一长恸,谁畏行路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