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仰山慧度禅师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

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初次听闻仿佛自我开解,等到亲眼见到更胜过初闻的感受。
两旁的鬓发如同堆积的残雪,全身仿佛披挂着断裂的云彩。
他的道行应当能与古代的佛齐名,高尚得不愿向君王行礼。
恭敬地对着明净的月礼拜,一切世间的景象在他面前都显得恬静而分明。

注释

初闻:第一次听说。
自解:自己有所领悟,感觉豁然开朗。
及见:等到亲眼见到。
胜:超过。
两鬓:两旁的鬓角头发。
堆残雪:形容鬓发花白,像堆积的雪。
一身:全身。
披断云:形容衣衫飘逸,像断裂的云朵。
道:道德、修行的境界。
应:应该。
齐古佛:与古代的佛一样高深。
高:品德高尚。
不揖吾君:不愿意向君主行礼,表示超脱世俗。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度恭敬。
清凉月:明亮清冷的月亮,比喻心境清明。
萧然:宁静、淡泊的样子。
万象分:万物都显得清晰分明,比喻心中了无挂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齐丘所作,名为《赠仰山慧度禅师》。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高僧的诗句。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 这两句通过对比听闻与亲见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师言传身教的深刻体会。"初闻"指的是第一次听到禅师的教诲,给人以启示和解脱之感;而"及见"则是指亲眼所见,超越了语言的局限,达到了一种更为直接和深入的心灵沟通。

“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这两句用形象鲜明的比喻描绘禅师的高洁与飘逸。"两鬓堆残雪"暗示禅师的头发如同积雪,既表明其年岁已高,也寓意其清净无染;"一身披断云"则形容禅师身穿袈裟,如同云中漫步,无拘无束。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和认可。"道应齐古佛"意味着禅师的教化与古代佛陀的教诲不相上下;"高不揖吾君"则强调禅师之德高尚,超越于常人之上,不必行礼。

“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这两句诗人以动人的语言表达了对禅师的崇敬之情。"稽首清凉月"指的是在清凉如月光般的境界中向禅师行礼;"萧然万象分"则形容禅师所悟之理,如同秋风扫落叶子,使万事万物都显得清晰分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僧高洁品格与深邃智慧的赞美。

收录诗词(9)

宋齐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字超回,改字子嵩。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吉安)。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七十三,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吴国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晚年隐居九华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记第三》中写道:“南唐宋子篱辞政柄归隐此山,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 号:‘九华先生’
  • 籍贯:豫章(今南昌)
  • 生卒年:887年-959年

相关古诗词

陪游凤皇台献诗

嵯峨压洪泉,岝峉撑碧落。

宜哉秦始皇,不驱亦不凿。

上有布政台,八顾背城郭。

山蹙龙虎健,水黑螭蜃作。白虹欲吞人,赤骥相?㩧。

画栋泥金碧,石路盘硗埆。

倒挂哭月猿,危立思天鹤。

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

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

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

日晚严城鼓,风来萧寺铎。

扫地驱尘埃,剪蒿除鸟雀。

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

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

尘飞景阳井,草合临春阁。

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

当轩有直道,无人肯驻脚。

夜半鼠窸窣,天阴鬼敲啄。

松孤不易立,石丑难安著。

自怜啄木鸟,去蠹终不错。

晚风吹梧桐,树头鸣嚗嚗。

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

不话兴亡事,举首思眇邈。

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笼鹤羡凫毛,猛虎爱蜗角。

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籥。

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

风云偶不来,寰宇销一略。

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

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

安得生羽翰,雄飞上寥廓。

形式: 古风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

形式:

嘲陆畅

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

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

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

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