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杂咏并序(其八)

秉烛达夜阑,身为远行客。

作书慰故人,短纨不盈尺。

冥心一沉思,丰采殊未隔。

清光一千里,为我寄长忆。

梦短关山长,欲往何由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春夜杂咏并序(其八)》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秉烛达夜阑”描绘了诗人手持蜡烛,直至夜深人静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接着,“身为远行客”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旅人,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作书慰故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短纨不盈尺”则以简短的信纸形象地表现了通信的不易和思念的深切。

“冥心一沉思”中的“冥心”二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深邃思考,而“丰采殊未隔”则表明即使相隔千里,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情感依然紧密相连,仿佛近在咫尺。

“清光一千里,为我寄长忆”中,“清光”既指月光,也象征着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月光般清澈明亮,跨越千里的距离,寄托着诗人长久的回忆与怀念。

最后一句“梦短关山长,欲往何由得”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现实的阻隔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思念与无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

晓起视日景,熊昱炎光韬。

骤欲卸衣絮,窃恐无良宵。

微风消翕习,阴鸟鸣啾嘈。

骤雨忽如注,急霤翻银涛。

入夜势未息,雷殷声低高。

块然拥衾卧,切切閒愁交。

明朝碧湘上,应有流红飘。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一)

馀湿犹在树,虚寒逼空堂。

衾薄不成寐,揽衣起彷徨。

同此春宵中,今昔殊炎凉。

客居既多感,离忧胡可长。

愿借晨风翼,翻然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二)

对酒此何夕,衮衮集良宴。

听歌无一情,感寓每中叹。

幸有湖海英,共此华烛烂。

稍觉孤心倾,已见人影乱。

贱子本恨人,即境悲聚散。

落月归幽斋,欢场一思遍。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三)

金枢涌灵曜,洗濯自太古。

茫茫吐遥天,渐渐映平楚。

高楼四顾望,何处非三五。

清游歇西园,离怀极南浦。

但觉愁四来,至竟不能语。

徘徊达残更,晨星讵堪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