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十一)

竹篱茆舍,底是藏春处。

玉蓓锁檀心,带黄昏、轻烟细雨。

神清骨莹,端似雪堂仙,临岁晚,傲寒威,寂寞江村住。

琼林阆苑,有信终归去。

冷暖笑凡情,辨南枝、北枝几许。

灵芳绝艳,知肯为谁容,东阁里,西湖畔,总与花为主。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竹篱茅舍,隐藏着春天的何处。
玉蕊紧闭檀香心,伴随着黄昏、轻烟和细雨。
神清骨秀,真如雪堂仙人,在年终时,面对严寒,独自居住在寂静的江村。
琼林仙境,终究会回归那里。
嘲笑世间的冷暖,分辨南枝与北枝又有多少差别。
灵秀芬芳,不知会为谁绽放,无论是东阁还是西湖边,都以花为主。

注释

竹篱:竹编的篱笆。
茆舍:茅草屋。
藏春:隐藏春天。
玉蓓:玉质的花苞。
檀心:花蕊。
神清骨莹:精神清爽,骨骼晶莹。
雪堂仙:比喻高洁的隐士。
傲寒威:不畏寒冷。
辨:分辨。
南枝:南方的树枝。
北枝:北方的树枝。
灵芳:灵秀的芳香花朵。
肯:愿意。
容:容纳。
东阁:古代官署中的东侧厅堂。
西湖畔:西湖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江村春景。开篇“竹篱茆舍,底是藏春处”即设定了一个隐蔽而宁静的空间,竹围和茅屋构成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境界,这里藏匿着春天的气息。

接着,“玉蓓锁檀心,带黄昏、轻烟细雨”用“玉蓓”比喻花朵,将其与“檀心”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花朵含苞待放的生机。同时,诗人通过“黄昏”、“轻烟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和朦胧的氛围,使得春意更加内敛而不张扬。

“神清骨莹,端似雪堂仙”则是对人物外貌的一种描绘,“神清骨莹”形容其气质超脱,宛如仙境中的仙子,而“端似雪堂仙”更突出了这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临岁晚,傲寒威,寂寞江村住”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匆匆、时光荏苒的感慨。在岁末的寂寞中,诗人依旧选择在这宁静的江村里居住,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琼林阆苑,有信终归去”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琼林、阆苑都是美好的地方,“有信终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

“冷暖笑凡情,辨南枝、北枝几许”通过对自然界冷暖变化的观察,以及对花枝南北方向的辨识,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情感的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和季节更迭的思考。

“灵芳绝艳,知肯为谁容”则是对美丽事物的一种赞叹。这里的“灵芳”、“绝艳”都是形容花朵的美丽,而“知肯为谁容”则是在探讨这种美丽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

最后,“东阁里,西湖畔,总与花为主”描绘了诗人在不同空间中与花相处的情景。“东阁里”、“西湖畔”构成了一种流动的画面,而“总与花为主”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专注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美好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十八)野梅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肠断。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十四)画梅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九)

重黎默运,可意萦人处。

清楚玉蕤仙,独幽栖、村溪月坞。

冰腮露鬓,佳致在西湖,月出早,雪消迟,立马红墙序。

寒梢微萼,点点蝇头许。

欲露小檀心,似生怕、施朱红紫。

返魂香细,堪吊独醒人,临泽国,袭清风,且咏离骚句。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寿李学士十月廿六

月惟四日。又转黄钟律。

好景会生辰,是天降、真儒无敌。

称觞设席,香雾腾葱郁。

霜天晓,笙歌彻,玉斝倾仙液。

当年桂子,元是蓬莱客。

任留宿蓬莱,道山试、玉堂翰墨。

一封飞下,趣召入黄扉,台星照,寿星明,相映居南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