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十四)画梅

孤村冬杪,有景真堪画。

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

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在冬季的偏远村庄,景色真是值得描绘。
简陋的茅屋围绕着稀疏的篱笆,一枝梅花傲然独立,显得清冷而自在。
我想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面,但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它的美,意境深远,难以完全捕捉。
梅花倒映在溪边,这样的景象早被古人赞美过。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的呢?还需技艺高超的画家将其刻画下来。
明亮的窗户和洁净的书桌,这美景就适合制成小小的画作,让高楼上的笛声随意吹奏,不必担心会因赞美过度而失去韵味。

注释

孤村:偏远的村庄。
冬杪:冬季末尾。
茅舍:简陋的房屋。
疏篱:稀疏的篱笆。
寒梅:寒冷中的梅花。
潇洒:自在、不拘束。
诗句:诗词。
包容:包含、描绘。
精神:意境。
写:表达。
临溪:溪边。
疏影:稀疏的倒影。
前人话:古人赞美过的景象。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描下:描绘。
高楼笛:高楼上的笛声。
尽教:任凭。
随声谢:因赞美而失去韵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田园风光。"孤村冬杪"四字勾勒出一个寂寞的乡村冬景,"有景真堪画"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景色的赞美与向往,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接下来的"茅舍绕疏篱,见一枝、寒梅潇洒"细腻地描写了茅屋旁围栏破旧,只有那一枝孤独的寒梅在风中轻摇,这种意象不仅凸显了冬日的萧瑟,更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知。

"欲将诗句,拟待说包容,辞未尽,意悠悠,难把精神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但语言总是有限,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意境。

"临溪疏影,都是前人话"一句,则显得更加淡远和超脱,似乎在说这些景色都已经被前人描绘过了,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但诗人的笔下依然能捕捉到新的生命力。

"此外更何如,更须索、良工描下"表达了对未来创作的期待与追求,寻找更为出色的艺术家来描绘这些景色。

最后两句"明窗净几,长做小图看,高楼笛,尽教吹,不怕随声谢"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态度,愿意在静谧的书房中长久地欣赏这份美丽,即使是简短的小画,也愿意用悠扬的笛声来赞美它,不担心随着声音的消逝而有所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创作上的追求,以及对生命中那些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赞颂。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九)

重黎默运,可意萦人处。

清楚玉蕤仙,独幽栖、村溪月坞。

冰腮露鬓,佳致在西湖,月出早,雪消迟,立马红墙序。

寒梢微萼,点点蝇头许。

欲露小檀心,似生怕、施朱红紫。

返魂香细,堪吊独醒人,临泽国,袭清风,且咏离骚句。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寿李学士十月廿六

月惟四日。又转黄钟律。

好景会生辰,是天降、真儒无敌。

称觞设席,香雾腾葱郁。

霜天晓,笙歌彻,玉斝倾仙液。

当年桂子,元是蓬莱客。

任留宿蓬莱,道山试、玉堂翰墨。

一封飞下,趣召入黄扉,台星照,寿星明,相映居南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寿友人七月初七

填河鹊喜,巧夕来时候。

深院瑞烟浓,隐隐听、梨园清奏。

兰车玉佩,飞下蕊宫仙,春鬓绿,醉颜红,不减年时旧。

金杯争劝,尽是闺房秀。

试问寿何如,与天孙、相为长久。

看看子舍,添个捧觞人,从此去,尽欢娱,庆事年年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集曲名九月廿四

菊花新过,秋蕊香犹媚。

三八燕山亭,贺圣朝、申生明世。

肃霜天晓,正快活年时,庆新寿,万年欢,人醉蓬莱里。

红衫儿歌,水调夸多丽。

仰祝寿星明,指黄河、清年可拟。

欢同鱼水,永遇乐倾杯,风流子、洞仙歌,曲唱千秋岁。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