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年少疏狂,拟晞发扶桑,濯缨旸谷。
北适幽燕东适楚,争道中原逐鹿。
抗节登车,悲歌倚剑,太华青如粟。
闻鸡中夜,秦庭曾有人哭。
谁忆万里关山,尘凝箭羽,慷慨嗟髀肉。
白发青衫归故里,多少泥涂之辱。
却羡渊明,休官彭泽,三径连松菊。
迎门稚子,残书老砚茅屋。
这首明代刘炳的《壶中天慢·感怀》描绘了一位年少时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的人物形象。他向往着在扶桑(东方日出之地)拔发振作,在旸谷(温暖的阳光之地)洗涤冠缨,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他游历北方幽燕和东部楚地,积极参与中原的激烈竞争,如同争夺鹿群的猛兽,坚守节操,怀抱悲歌,剑指太华山,其意气犹如青粟般鲜明。
在深夜闻鸡而醒,诗人回忆起曾在秦地的经历,似乎有壮志未酬的哀伤,暗示了曾经的战斗与挫折。接着,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壮志成空,面对满目疮痍,只能白发青衫归乡,忍受着种种屈辱。他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选择彭泽县的归隐,过着种菊植松的田园生活,门前有稚子相迎,旧书老砚陪伴,茅屋简陋却充满宁静。
整首词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往昔豪情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理想破灭与人生沉浮的主题。
不详
鸣凤出丹穴,五采耀晴旭。
朝饮瑶池流,暮栖昆山木。
和声六律备,灵德百禽伏。
重华去已久,淳风何由复。
不闻夔乐谐,但复楚歌促。
梧枝霜不蕃,竹实冬未熟。
愧彼梁间燕,双双托华屋。
积流会澄川,浮沙亘长洲。
上有佳树林,下有良田畴。
渔樵自成村,桑麻翳榛丘。
犬吠林巷深,鸟鸣田舍幽。
落日负耒归,凉飙荡轻舟。
斯人亦何为,乐哉以优游。
羁怀迫道路,怅望徒淹留。
蟏蛸网我户,蟋蟀号我壁。
被褐不掩胫,采薇岂充食。
岁有饥寒忧,巷无车马迹。
岂知旷达观,不以贫病迫。
昔闻孔颜圣,亦有陈蔡厄。
澹然忘世虑,弦歌自朝夕。
蓬门有一士,被褐恒苦饥。
朝饮南涧流,暮食西山芝。
虽有二顷园,芜秽亦不治。
妻子共寂寞,弹琴咏诗书。
荒林积雪深,古屋炊烟迟。
高卧自有适,何必他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