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日同仲豫兄长率崔遐绍赵汉英游朱园放鱼

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

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

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脩竹。

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

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

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

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

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

慎勿废此言,小惠何足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过在三月十九日与兄长及友人一同前往朱园放生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以溪流溃决、水势汹涌,比喻生命的突然变化或环境的突变,引出下文对生命状态的探讨。接着,“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描述了鱼虾在干涸的池塘中挣扎求生的场景,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进一步描绘了鱼虾在泥沙中挣扎,即使得到一点水也难以满足的需求,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艰难。“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则通过对比,强调了生命的渺小和环境的残酷。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脩竹”转而描写诗人与友人在春天里探访修竹的情景,暗示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再次回到对生命的关注,通过“危桥”和“涸鲋”的形象,表达了对困境中生命的同情。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展现了诗人及其同伴为救助生命所做出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尊重。“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则强调了对生命的热爱是普遍的人性,连孩童都能参与其中。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生命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因食物需求而遭受伤害的愿望。“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描述了放生的过程,虽然数量众多,但经济上的困难仍然存在。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提醒人们不应忽视任何生命,它们都如同自然界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通过类比,说明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借用历史典故,警示人们战争的残酷,同时也隐喻了自然界中生物生存斗争的激烈。“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强调了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处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无论是大是小,都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表达了诗人对达观态度的推崇,认为应以平等之心看待世间万物,而愚昧之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慎勿废此言,小惠何足录”最后强调了不应忽视对生命的关怀,即使是微小的帮助也值得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放生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也是对人类自身行为和社会责任的反思。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岁暮见怀(其一)

所愿非富贵,甘苦同友于。

长衾与大枕,共寝从悬弧。

尔来万里别,南北如囚拘。

一夫苟不获,仁圣惟予辜。

而我三兄弟,飘泊海与湖。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岁暮见怀(其二)

纷纷月挂树,征人念行路。

行路何茫茫,谁为供屝屦。

努力治芜秽,公归定非暮。

东门会祖道,叹息两疏傅。

涤器当自今,归欤不愆素。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次韵孙海见赠(其一)

碌碌抱关好,孰为贤与愚。

休歌紫芝曲,且和南郭竽。

达人齐万物,轩冕等块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次韵孙海见赠(其二)

神仙何渺茫,羽人想丹丘。

读书悼无成,卖剑行买牛。

眷此三万轴,传家无邺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