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病起读列子真经(其三)》由元代诗人吴莱所作,通过诗中描绘的景象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德、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首句“此日忽过隙,居人恒鲜欢”以时间的短暂和生活的不易开篇,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生活艰辛的感慨。接着,“毫毛悉为我,体节欲求完”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在追求完善自我时的矛盾与努力,暗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挣扎与奋斗。
“大盗窃名爵,小廉舍豆箪”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中权力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抉择。接下来,“熊鱼徒两得,利义肯兼安”强调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性,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马医自不辱,燕技毋容干”通过比喻,说明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干涉不属于自己的领域。最后,“时势苟未至,事功良独难”指出在时机未成熟时,实现目标的艰难,体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思考。
“萧条白麻履,惨澹青藓冠”描绘了诗人病后恢复期间的孤独与清贫,同时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淡泊。“长啸答鸣鹤,北风江水寒”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和坚韧意志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