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芬阁

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

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

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

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

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

十年问御史,邂逅章江滨。

自惭无所有,衰叹徒欣欣。

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

稍稍窥绪馀,每每露经纶。

因知相有术,源委本清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作的《题清芬阁》,通过对风雅传统的感慨和对清芬阁主人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和学术修养的推崇。首句“风雅久沦落”表达了对古代文雅风尚式微的惋惜,接下来的“哇淫肆自陈”则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浮躁。诗人感叹“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意指世事变迁,难以寻觅到真正的清纯之风。

“纷葩混仙蕊”描绘了混杂不清的世态,而“谁可识清真”则发出寻找真正高洁品质的呼唤。接着,诗人赞扬了李郑等人,认为他们的品行超凡脱俗,无人能及。“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暗含对后人缺乏辨别力的批评,但也强调了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借桐庐水的清澈比喻清芬阁主人的品格,而“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则赞美了家族的连续传承和积极影响。诗人与清芬阁主人的偶然相遇,让他深感自己的不足,但同时也为能聆听教诲而欣喜。“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描述了与友人畅谈的场景,以及从中学到的深刻道理。

最后,诗人领悟到识别人才和事物的本质在于深入理解其根源,而清芬阁主人的学问和人格正是源于内在的纯净和淳朴。整首诗以清芬阁为载体,寓言性地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学术追求的敬仰与向往。

收录诗词(31)

周敦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 字:茂叔
  • 籍贯: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
  • 生卒年: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

相关古诗词

瀼溪书堂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钦。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

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

有龙不可测,岸木寒森森。

书堂构其上,隐几看云岑。

倚梧或攲枕,风月盈中襟。

或吟或冥默,或酒或鸣琴。

数十黄卷轴,圣贤谈无音。

窗前即畴囿,囿外桑麻林。

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

饱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

元子与周子,相邀风月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庐山南阜步月回寓馆

不入山中不识闲,不因月上不知还。

老僧长揖归方丈,只有钟声送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泛舟西湖

湖边无日欠春风,金碧楼台面面同。

白鸟惯随船上下,画桥分断水西东。

百年乐事浮云外,一段伤心落照中。

老尽风流无问处,藕花今是几番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寒食前五日作二绝(其二)

寒食风埃满客巾,西湖烟雨送愁频。

日高未起鸟呼梦,春晚不归花笑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