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其一)

飞阁危桥相倚。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

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正白蘋花,绕堤涨流水。

寒梅落尽谁寄。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

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

形式: 词牌: 庆春泽

翻译

高阁和危桥相互依靠,人在春风中独自站立,身上沾满了飘落的柳絮。
还记得江南的景象,如今这里的天气,正是白萍花开满河岸,流水潺潺。
寒冷的梅花已经凋零,无人寄去思念,春天的气息却依然浓厚,万里青空无边无际。
愁绪随着草木摇曳,边关城门刚刚关闭,黄昏时分,号角声在烟雾中响起。

注释

飞阁:高阁。
危桥:危险的桥梁。
立:站立。
东风:春风。
轻絮:柳絮。
记忆:回忆。
江南:江南地区。
天气:气候。
白蘋花:白萍花。
涨流水:河水上涨。
寒梅:寒冷的梅花。
落尽:凋零完毕。
谁寄:谁来传递。
春意:春天的气息。
青空:万里晴空。
愁草树:含愁的草木。
关城:边关城池。
初闭:刚刚关闭。
黄昏:傍晚。
角声:号角声。
傍烟起:在烟雾中升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先的作品,名为《庆春泽(其一)》。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飞阁危桥相倚”一句,通过飞阁和危桥的形象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又略带不安定的感觉,为下文描写的春日景色铺垫了氛围。紧接着,“人独立东风,满衣轻絮”则是对人物与自然融合之美的刻画。这里的人物孤独地立于东风之中,而衣服上沾染着轻柔如棉絮的春日花粉,这不仅描绘了早春的气候,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温暖而细腻触感的喜悦。

“还记忆江南,如今天气”显示出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情感,通过将现在的天气与记忆中的江南相比拟,强调了对那片土地的怀念。而接下来的“正白蘋花,绕堤涨流水”则继续描绘早春景色,其中白蘋花盛开,堤岸旁水流涌动,生机勃勃。

“寒梅落尽谁寄”这一句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梅花在严冬中独自开放而又寂寥无人欣赏,这里的“谁寄”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珍惜与孤独感。然而紧接着,“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则转换了氛围,将视野拉远至方春时节的广阔天空,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界无限可能性的赞叹。

最后两句“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对月黄昏,角声傍烟起”则描绘了一种边塞之景,春意渐浓的草木交织,关城初关闭,夕阳下对着明亮而又有些许忧愁的月光,角声(一种乐器的声音)在烟霞中隐约响起,这些细节构筑出一幅边塞诗人的孤独与哀愁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江南怀念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受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庆春泽(其二)与善歌者

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

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宇空旷。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形式: 词牌: 庆春泽

忆江南.江南柳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江城子

镂牙歌板齿如犀。串珠齐。画桥西。

杂花池院,风幕卷金泥。

酒入四肢波入鬓,娇不尽,翠眉低。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城子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

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