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相送至湖陵

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勿云一水四十里,衣冠塞郭何人同。

周生子病辍身出,刘子远来今几日。

石家仲叔好少年,颇能厌俗从吾律。

魏君不独相从早,自君之来吾却扫。

岁月磨人孰能久,反覆看渠难得好。

湖陵古城风日寒,情义乃知生别难。

高怀已为故人尽,交道应留后代看。

形式: 古风

翻译

中年人经历离别多了,早早地就避讳贫穷,却常常陷入贫困。
别说两地相隔四十里,穿戴整齐的城市里,又有谁和我一样呢。
周先生的儿子生病了,他亲自出门求医;刘先生远道而来,已经几天了。
石家的仲叔是个年轻有为的人,很能接受世俗,遵循我的原则。
魏先生不只是早早就跟随我,自从你来了,我就不再打扫房间以示欢迎。
岁月无情,谁能长久?反复观察,发现友情难能可贵。
湖陵古城的风日寒冷,深知离别之情的艰难。
高尚的情怀已经倾尽给旧友,交情之道应该留给后人传扬。

注释

患别:经历离别。
讳穷:避讳贫穷。
衣冠塞郭:穿戴整齐的城市。
辍身出:亲自出门。
反覆:反复。
湖陵古城:地名。
高怀:高尚的情怀。
交道:交情之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五子相送至湖陵》,表达了中年人际交往中的离别之苦和贫困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描述五个朋友的互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中年患别多作别”,揭示了中年人经历频繁离别的情感负担。接着,“早日讳穷常得穷”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穷的尴尬与无奈,即使努力掩饰,生活依然困顿。

“勿云一水四十里”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虽然路程不远,但离别之情却让人心生感慨。“衣冠塞郭何人同”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城郭虽大,但知音难觅。

“周生子病辍身出,刘子远来今几日”叙述了朋友们的生活状态,有的因病不能前来,有的远道而来,相聚不易。

“石家仲叔好少年,颇能厌俗从吾律”赞美了仲叔的年轻有为,他能超脱世俗,遵循诗人的原则。

“魏君不独相从早,自君之来吾却扫”表达了诗人对魏君的欢迎,他的到来让诗人感到家门生辉。

“岁月磨人孰能久,反覆看渠难得好”感叹时光无情,友情难持久,但珍惜眼前人显得尤为可贵。

最后两句“湖陵古城风日寒,情义乃知生别难”以环境渲染离别之感,强调友情在寒风冷日中更加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和情境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忆少子

端也早丰下,岁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长。

呱呱弃不子,退省未始忘。

吾母亦念我,与尔宁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出清口

家世山东饱耕稼,晚托一舟顺流下。

渔沟寒饼不下箸,推柂转头更五夜。

平明放溜出清口,霜落潮回雾连野。

平淮一梦三十里,有日无风神所借。

似怜忧患满人间,百孔千疮容一罅。

文章末技将自效,语不惊人神可嚇。

子女玉帛君所馀,寄声白鸟烦多谢。

形式: 古风

古怨赠关彦长

世态轻浮君莫道,相逢何必论才调。

铅刀快利莫耶迟,果下翩翩望云老。

人前安得无穷好,应须富贵长年少。

莫教白发更栖迟,不遭毁骂逢人笑。

形式: 古风

古墨行

秦郎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巧作松身与镜面,借美于外非良质。

潘翁拜跪摩老眼,一生再见三叹息。

了知至鉴无遁形,王家旧物秦家得。

君今所有亦其亚,伯仲小低犹子侄。

黄金白璧孰不有,古锦句囊聊可敌。

睿思殿里春夜半,灯火阑残歌舞散。

自书细字答边臣,万里风尘入长算。

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

夜光炎炎冲斗牛,会有太史占星变。

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

念子何忍遽磨研,少待须臾图不朽。

明窗净几风日暖,有愁万斛才八斗。

径须脱帽管城公,小试玉堂挥翰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