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美人睡在新房中,回头看见了垂柳。
冬寒已过,鸳鸯被子温暖如春,玳瑁床上生机盎然。
庭院笼罩在青色的雾气中,帘子的影子洒落着红色的芳香。
我告诉我的伴侣,迎接春天时不妨淡妆轻抹。

注释

佳人:美女。
眠:睡觉。
洞房:新房。
回首:回头看。
寒尽:冬天过去。
鸳鸯被:象征夫妻恩爱的被子。
春生:春天来临。
玳瑁床:装饰华丽的床。
庭阴:庭院的阴凉处。
幕:笼罩。
青霭:青色的雾气。
帘影:帘子的影子。
红芳:红色的芳香。
同心伴:共同生活的人。
迎春:迎接春天。
且:暂且。
薄妆:淡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晚春时节的温馨与美好。诗人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怀。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一句,设定了整个场景的氛围,"佳人"不仅指美丽的人,也暗示着温柔、善良之意。"洞房"则是深远且隐秘的地方,象征着私密与静谧。"回首见垂杨"则是说当佳人翻身时,看到了窗外垂下的柳树,这里柳树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代表了柔美和生机。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这两句,从室内温暖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季节的转换。"寒尽"意味着严冬已过,春意渐浓;"鸳鸯被"则形容被褥间充满了鸳鸯图案,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而"春生玳瑁床"则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已经渗透到家具之中,"玳瑁"是珍贵的玉石,比喻床榻上的装饰华丽而高贵。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这两句转向室外,"庭阴"描绘了阳光透过树叶投射下来的斑驳阴影;"幕青霭"则是说窗户的布幔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带着淡淡的蓝色光泽。"帘影散红芳"则形容室内的帐帘投下了柔和的影子,同时春天的花朵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远方知己的情感寄托。"同心伴"指的是与诗人有着共同情感和理想的人;"迎春且薄妆"则是鼓励对方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轻装上阵,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整首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室内外温馨氛围的营造,传递出一种期待与希望,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江南曲八首(其一)

暮宿南洲草,晨行北岸林。

日悬沧海阔,水隔洞庭深。

烟景无留意,风波有异浔。

岁游难极目,春戏易为心。

朝夕无荣遇,芳菲已满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江南曲八首(其二)

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芳菲。

画舫烟中浅,青阳日际微。

锦帆冲浪湿,罗袖拂行衣。

含情罢所采,相叹惜流晖。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江南曲八首(其五)

舣舟乘潮去,风帆振早凉。

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

洄溯经千里,烟波接两乡。

云明江屿出,日照海流长。

此中逢岁晏,浦树落花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初度岭过韶州灵鹫广果二寺其寺院相接故同诗一首

五岭分鸢徼,三天峙鹫峰。

法堂因嶂起,香阁与岩重。

寒水千寻壑,禅林万丈松。

日将轻影殿,风闲响传钟。

佛帐珠幡绕,经函宝印封。

野鸣初化鹤,岸上欲降龙。

北牖泉埃散,南阶石癣浓。

净花山木槿,真蒂水芙蓉。

古塔留奇制,残碑纪胜踪。

一音三界路,十善百灵恭。

流窜同飘萚,登临暂杖筇。

摄衣趋福地,跪膝对真容。

忽似毗耶偈,还如舍卫逢。

宿心常恳恳,尔日更颙颙。

苦业暥前际,危光迫下舂。

已知空假色,犹念吉除凶。

覆护如无爽,归飞庶可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