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其一)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君子耸高驾,英声邈今昔。

锵佩出中台,彯缨入仙掖。

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觌。

鸣盗非足徵,愿言同下客。

形式: 排律

翻译

渭河在傍晚时分收敛了雨水,各处都充满新生的光泽。
宫殿园林依傍着青山,云雾缭绕的树林映衬着蓝天。
君子们乘坐高大的车驾,他们的英名跨越古今。
他们佩着响亮的玉佩走出朝廷,飘扬的帽带进入神仙般的禁地。
早年的愿望有幸得到清明的审视,晚年的心志欣喜于美好的相遇。
警戒盗贼的声音不足以证明一切,我们希望共同作为谦逊的宾客交谈。

注释

渭水:渭河。
暮雨:傍晚的雨。
宫苑:宫殿园林。
山明:青山明亮。
云林:云雾缭绕的树林。
天碧:天空碧蓝。
君子:有德行的人。
耸高驾:乘坐高大的车驾。
锵佩:响亮的玉佩。
中台:朝廷。
彯缨:飘扬的帽带。
仙掖:神仙般的禁地。
夙心:早年的愿望。
清鉴:清明的审视。
晚志:晚年的心志。
良觌:美好的相遇。
鸣盗:警戒盗贼的声音。
徵:证明。
愿言:希望的话语。
下客:谦逊的宾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渭水在夜幕降临时吸纳了细雨,周围环境因此变得湿润而又生机勃勃。这里描绘出一个春天初霁之后的景象,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宫廷中的园囿紧邻高耸的山峰,而远处的云雾缭绕着森林,将天际与大地连接成一片绿意。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既壮丽又神秘的景象,显示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

“君子耸高驾,英声邈今昔。”君子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崇高而遥远的声音,仿佛穿梭于古今之际。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品格高尚、声音洪亮的君子理想的赞美。

“锵佩出中台,彯缨入仙掖。”这里的“锵佩”指的是金属制成的饰物,“中台”可能是指宫殿中的某个位置。诗人通过这些装饰品的摆放位置,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觌。”诗人内心早已向往一种明净如镜的心灵状态,而到了晚年,更是对美好的生活态度感到欣慰。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的物质享受之间的差异。

“鸣盗非足徵,愿言同下客。”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诗人并不希望被世间的名利所束缚,而是愿意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分享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向往超凡脱俗境界的心声。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其二)

南国久为思,西都尝作宾。

云开天地色,日照山河春。

善听在知己,扬光唯达人。

妙年弄柔翰,弱冠偶良晨。

擢第文昌阁,还家沧海滨。

寸心何所望,东掖有贤臣。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野田黄雀行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朝邑蔡主簿期不会二首(其一)

下位日趋走,久之宾会疏。

空迟偶词赋,所愧比园庐。

朝念池上酌,暮逢林下书。

方将固封守,暂欲混畋渔。

衰柳隐长路,秋云满太虚。

遥遥望左右,日入未回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朝邑蔡主簿期不会二首(其二)

日入清风至,知君在西偏。

车舆既成列,宾仆复能贤。

迢递下墟坂,逍遥看井田。

苍山起暮雨,极浦浮长烟。

服义大如志,交欢数尽年。

宁言十馀里,不见空来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