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鹊

苍然东阿松,上有乌鹊枝。

双双噪西风,而背夕阳归。

双飞复双止,长与苍松期。饥啄鼎?巅,渴饮闽水湄。

莫苦飞太远,咫尺成相思。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老的东阿松树屹立着,枝头栖息着乌鹊。
它们成对在西风中鸣叫,背对着夕阳归巢。
飞翔又停下,永远与苍松相伴。饥饿时啄食鼎足顶端,口渴时饮水江边。
不要飞得太远,近在咫尺也会引发相思之情。

注释

苍然:形容古老、沧桑的样子。
东阿松:指东阿地区的一棵松树。
乌鹊:乌鸦和喜鹊的统称,古人常以乌鹊比喻吉祥或离别。
西风:秋季的风,象征着凄凉或转变。
鼎?巅:鼎足的顶部,比喻高处或显赫的位置。
闽水湄:闽江边,闽地的河流。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相思:指深深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苍然东阿松,上有乌鹊枝”两句,以“苍然”的松树和“东阿”这一地名为背景,营造出一片古朴而静谧的氛围,并将视线引向松枝上的乌鹊。接下来的“双双噪西风,而背夕阳归”两句,则通过描写乌鹊的鸣叫和它们在黄昏时分背对落日返回巢穴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律动与平静。

诗中的“双飞复双止,长与苍松期”四字,更是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意境。乌鹊的飞翔和停息,与苍古的松树相伴,似乎寓示着一种超越时间的承诺或者情感的连续。

然而,随后的“饥啄鼎?巅,渴饮闽水湄”两句,则转向了乌鹊生存的情景,通过它们在高处觅食、低处饮水的行为,展示了生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最终,“莫苦飞太远,咫尺成相思”两句,诗人似乎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过度追求远方,而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物,因为哪怕是一纸书信,也能化解相思之苦。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认知与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乌鹊的生存状态,传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友情乃至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天开画楼图

层檐叠巘入苍冥,千山万山相送迎。

晴云一抹收未了,溪尾更濯馀霞明。

化工朝暮费点染,丹青变态随深浅。

凭栏展空千里眼,却愁此轴难舒卷。

形式: 古风

天师侍晨追封妙济真人林灵素像赞

大宋天师林侍晨,飞罡蹑纪召风霆。

四十五年人事足,中秋归去月三更。

形式:

忆留紫元古意(其二)

为山莫太高,太高常苦寒。

恩爱莫太深,太深别离难。

黄鹤今何之,白云不复还。

暗想紫仙堂,月照双飞鸾。

形式: 古风

忆留紫元古意(其一)

东风若有情,吹我梦魂飞。

灯前半夜醒,枕上三山归。

二子相与言,相执不相违。

何处一声钟,寒泪滴征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