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苍然东阿松,上有乌鹊枝。
双双噪西风,而背夕阳归。
双飞复双止,长与苍松期。饥啄鼎?巅,渴饮闽水湄。
莫苦飞太远,咫尺成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苍然东阿松,上有乌鹊枝”两句,以“苍然”的松树和“东阿”这一地名为背景,营造出一片古朴而静谧的氛围,并将视线引向松枝上的乌鹊。接下来的“双双噪西风,而背夕阳归”两句,则通过描写乌鹊的鸣叫和它们在黄昏时分背对落日返回巢穴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律动与平静。
诗中的“双飞复双止,长与苍松期”四字,更是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意境。乌鹊的飞翔和停息,与苍古的松树相伴,似乎寓示着一种超越时间的承诺或者情感的连续。
然而,随后的“饥啄鼎?巅,渴饮闽水湄”两句,则转向了乌鹊生存的情景,通过它们在高处觅食、低处饮水的行为,展示了生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利用。
最终,“莫苦飞太远,咫尺成相思”两句,诗人似乎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过度追求远方,而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物,因为哪怕是一纸书信,也能化解相思之苦。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认知与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乌鹊的生存状态,传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友情乃至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层檐叠巘入苍冥,千山万山相送迎。
晴云一抹收未了,溪尾更濯馀霞明。
化工朝暮费点染,丹青变态随深浅。
凭栏展空千里眼,却愁此轴难舒卷。
大宋天师林侍晨,飞罡蹑纪召风霆。
四十五年人事足,中秋归去月三更。
为山莫太高,太高常苦寒。
恩爱莫太深,太深别离难。
黄鹤今何之,白云不复还。
暗想紫仙堂,月照双飞鸾。
东风若有情,吹我梦魂飞。
灯前半夜醒,枕上三山归。
二子相与言,相执不相违。
何处一声钟,寒泪滴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