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知客归江心

风帽云巾历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

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祇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在江心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风帽云巾历所期”,以“风帽云巾”象征客人的行装,暗示了他经历了长途跋涉,或许是在风雨中穿行,历经了期待与挑战。这里的“历所期”表达了对旅程终点的向往和到达的喜悦。

次句“问津何似到家时”,将归途比作询问渡口,与实际到达家门相比,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家的渴望与归心似箭的心情。通过对比,突出了家的温暖与安全,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期待。

第三句“曲阑半倚垂杨外”,描绘了归途中的一处风景,曲曲折折的栏杆旁,垂柳轻拂,客人半倚其间,似乎在欣赏着江边的美景,享受着归途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怀旧的氛围。

最后一句“潮落潮生祇自知”,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潮水的涨落,看似自然现象,实则寓意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客人独自品味着这自然界的规律,暗示了他对生命流转、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独特感悟,即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归途中的情感体验与人生哲理,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意,是宋朝文人墨客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题净业图

鍊行修身结佛冤,未曾说著齿先寒。

老来不愿西方去,乐得阎浮眼界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肃宗问忠国师十身调御图赞

万乘垂衣立问端,国师答处太颟顸。

谁知十月清霜重,一阵风来一阵寒。

形式: 押[寒]韵

颂古三首(其一)

金钟夜击九重城,六载归来改瘦形。

待得众生心眼活,雪山依旧碧崚层。

形式: 偈颂

雪中夜吟

乱书尘席散清辉,竹院香凝宿火微。

客去藓阶黏冻屐,鸟迷庭树入寒扉。

重阴覆野春耕阔,列炬明山夜猎归。

灯下老翁吟复听,断崖冰折碎声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