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五十)

祇园感神夹,鹿苑化拘邻。

圣人居福地,贤士乐山园。

乍闻千叶现,时动百华鲜。

香草皆满地,灵芝遍房前。

甘池流八水,神井涌九泉。

华幡高风扬,应感下飞仙。

鸟弄千声啭,人歌百福田。

盛哉兹胜处,谁见不留连。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充满了祥和与宁静的氛围。诗人以“祇园”为背景,通过“鹿苑”、“圣居”、“贤士”等词汇,构建了一个充满神圣与智慧的空间。诗中提到的“千叶现”、“百华鲜”、“香草满地”、“灵芝遍房前”等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繁荣与美丽,也寓意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纯净。

进一步地,诗人描述了“甘池流八水,神井涌九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心灵深处清泉的象征,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华幡高风扬,应感下飞仙”则将自然与超自然元素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

接着,诗中通过“鸟弄千声啭,人歌百福田”描绘了生动的场景,鸟儿的鸣叫与人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乐章。最后,“盛哉兹胜处,谁见不留连”表达了对这一美好之地的赞叹与留恋,强调了其不可多得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与精神美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一)

能仁矜幻苦,圣意悯重昏。

哀愚开摄受,训诱方便门。

法身遍法界,摄化指祇园。

俱销五道缚,共解四魔怨。

三修祛爱马,六念静心猿。

禅池澄定水,觉意动声喧。

慧风吹法鼓,振我无明尘。

常须近善友,开我未曾闻。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二)

普亲皆眷属,隔世即相欺。

但求现在乐,不知来苦资。

牵我入三涂,楚痛受万危。

自非慈放舍,何得命延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三)

盛年好放逸,凶猛劝不移。

天长晓露促,生老病来资。

百节俱酸痛,千痾并著时。

华堂相一舍,幽涂万苦㧗。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四)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对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