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九江朱先生祠

横流沧海变,屹立礼山祠。

接地吾私淑,登堂识本师。

九江儒学派,三晋使君碑。

不必遗书在,闻风百世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的文学家黄节所作,名为《谒九江朱先生祠》。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传统学术的缅怀。

“横流沧海变,屹立礼山祠。”开篇两句,作者借用了河流和山的形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精神。沧海指代变化无常的事物,而礼山祠则代表着不朽的文化遗产。

“接地吾私淑,登堂识本师。”这里,作者通过自称“吾”和“我”,表达了个人对传统学问的尊崇与学习。同时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站在土地上,也要向往并学习古圣先贤。

“九江儒学派,三晋使君碑。”这两句诗中,“九江”指的是历史上的九江地区,而“儒学派”则代表着儒家思想的流传。三晋使君碑,则是对古代政治人物和文化遗迹的提及,强调了历史记忆的价值。

“不必遗书在,闻风百世思。”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精神传承,即便没有文字记录,但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也能使后人对先贤的思想和事迹铭记在心,流传千古。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回顾,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缅怀。黄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于知识和智慧传递给后世的期望。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

乾坤感高义,小子愧非材。

道在斯人与,时危讲席开。

青山卧龙宅,紫水钓鱼台。

别路多风雪,天心数点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登龙华塔同诸贞壮邓秋枚

九日龙华车似水,客中聊复作清游。

一江入海浑成瘴,百里无山只见秋。

强欲登临过此日,未须流涕对高丘。

茱萸各有乡关感,难遣天涯共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沪江重遇罗敷庵歌席中赋赠

五年汝去更何之,又听琵琶水一涯。

雨雪渐多残醉后,江湖同在未还时。

空留异代增萧瑟,剩有馀生付别离。

故伎几人今亦尽,不须临老放杨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郑所南诗集后

交游著作都应绝,惟有伤心郑忆翁。

早悟此身原是累,孰知吾道不能同。

孤怀痛在沧桑外,世事真随江海东。

零落一编亦何补,感人终古是闻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