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国公挽辞二首(其二)

邦光华衮襚,家宝素书陈。

东阁簪裾散,西芒宅兆新。

泉台无复晓,柏径不知春。

独有高文在,芬芳继古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华丽的礼服装饰着国君,家中珍藏的白纸书籍排列
朝廷官员聚集东阁已散去,西郊的新墓地显得冷清
黄泉之下再无清晨,墓园小径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
唯有高尚的文章留存,芳香永续,如同古人的精神

注释

邦光:国家的荣耀。
衮襚:帝王的葬礼礼服。
家宝:家族的珍贵物品。
素书:未染色的书籍,常指古代文献。
东阁:朝廷官员的聚会之地。
簪裾: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员。
西芒:西方,此处指墓地。
宅兆:墓地。
泉台:对死亡的隐喻,地下世界。
柏径:墓园的小路,柏树常见于墓地。
高文:高尚的文章,指文学遗产。
芬芳:比喻优秀的精神或文化。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家中珍宝和古籍书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之情。"邦光华衮襚"一句,以华美的词汇描绘出家族荣耀的景象,而"家宝素书陈"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尊崇。

"东阁簪裾散,西芒宅兆新"两句,通过对家庭旧居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东阁”和“西芒”可能指的是家中的不同区域,或是象征性的空间划分,而“簪裾散”和“宅兆新”则分别传达了时间流逝与新的开始。

"泉台无复晓,柏径不知春"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泉水不再有清晨的回响,古老的柏树也不再辨识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强烈地传递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最后,"独有高文在,芬芳继古人"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坚守与尊崇。这里的“高文”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作品或是古代的文献,而“芬芳”则象征着文化遗产的香气和生命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学者官员对于个人历史、家族荣耀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缅怀,也是对于文学传承的一种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宋相国公挽辞二首(其一)

仁圣初承绪,敷天吁隽贤。

得人兹最盛,射策独居先。

禁省英声远,岩廊至化宣。

辞荣还故第,三事究高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张元常挽歌二首(其二)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

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

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张元常挽歌二首(其一)

为吏文无害,临民政不苛。

浑金生自美,古井澹无波。

方喜风鹏举,旋闻隙驷过。

善人宜寿考,报施定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李花

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

齐纨剪衣薄,吴纻下机新。

色与晴光乱,香和露气匀。

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