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一首送真侍郎

风雨寂历芦荻秋,梧桐落尽斜阳收。

孤鸿影断苍莽外,愁绝送客涛江头。

客心恰似涛江水,夹岸拥沙潮不起。

海门一线拱觚棱,无声夜到龙山尾。

重云压江秋阴阴,千古送客非斯今。

有酒可别不敢斟,天乎天乎知客心。

天乎天乎知客心。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秋雨中芦苇和荻草显得格外寂静,梧桐叶已落尽,夕阳也即将收起它的余晖。
孤零零的大雁身影消失在远方苍茫的天际,江边的涛声伴随着无尽的离愁,为送别客人而悲鸣。
客人的内心就像那涛江的水,两岸沙滩包围,潮汐却无法激起波澜。
海门处的江面像一条弧线拱卫着高耸的山脊,夜晚悄然无声地延伸到龙山的尽头。
秋天的乌云笼罩着江面,千百年来送别的场景并非今日独有。
虽然有酒,但此刻却不敢举杯,天哪,天哪,谁能理解这离别客人的愁苦心情。
天哪,天哪,谁能理解这离别客人的愁苦心情。

注释

寂历:寂静冷清。
芦荻:芦苇和荻草。
斜阳:傍晚的阳光。
孤鸿:孤独的大雁。
苍莽:辽阔而迷茫。
客心:离别客人的内心感受。
潮不起:潮水不起波澜。
海门:江口。
龙山:虚构的地名,可能象征远方。
秋阴阴:秋天阴沉沉的。
斯今:此时此刻。
斟:倒酒。
天乎天乎:反复呼喊,表达无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风雨中送别友人的场景。"风雨寂历芦荻秋",以风雨渲染出凄清的氛围,芦荻在秋风中瑟瑟作响,增添了离别的哀伤。"梧桐落尽斜阳收",进一步点明季节,梧桐叶落,夕阳西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孤鸿影断苍莽外,愁绝送客涛江头",诗人借孤鸿的形象表达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和愁绪,涛江头的浪涛声更增添了离别的悲凉。"客心恰似涛江水",将客人心中的情感比作江水,深沉而难以平静,"夹岸拥沙潮不起",形象地写出客人心中的沉重和无尽的思念。

"海门一线拱觚棱,无声夜到龙山尾",运用奇特的意象,描绘送别后友人渐行渐远的情景,如同海门的弧线消失在远方,夜晚的寂静无声中,思绪延伸至龙山之巅。"重云压江秋阴阴",再次强调了阴郁的天气,象征着离别的沉重。

最后两句"千古送客非斯今,有酒可别不敢斟",表达了诗人对古今离别之情的感慨,以及面对离别时的犹豫和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全诗情感深沉,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无尽惆怅。

收录诗词(1042)

洪咨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字:舜俞
  • 号:平斋
  • 籍贯:汉族
  • 生卒年:1176~1236

相关古诗词

送赵处士游方

道家何荒唐,释氏更汗漫。

君胡欲逃儒,结入杨墨案。

时文窘枘凿,俗好厌冰炭。

起寻出头路,去觅行脚饭。

左携仙君茅,右挟佛祖粲。

随身绝长物,到处得奇观。

江山枯桐写,风月老笔判。

识透心转空,养足骨自换。

长生不可独,分寄石髓半。

形式: 古风

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大孤狷介甚,赤壁清旷足。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宽作几月程,迎面峨眉绿。

世道淡有味,人生平为福。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

独复即无妄,多识乃大畜。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

形式: 古风

送崔少蓬南归(其五)

扬州倾城出,作远事追送。

诸生更依依,瘦马踏朝冻。

冥鸿去何许,水落霜宇空。

鬓短心绪长,危樯曳清梦。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送崔少蓬南归(其四)

出江梅未花,过岭青着枝。

解装书满床,自课应门儿。

独乐非不好,民瘼将畴医。

诏来不俟驾,世事犹可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