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双水中凫,常在水中居。
还有笼中鹜,腾轩仰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生物,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双双水中凫,常在水中居。”这里,“凫”是一种水鸟,以群居水中为乐,形象地描绘出它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生灵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无牵无挂生活状态的向往。
“还有笼中鹜,腾轩仰不如。”相比之下,“鹜”(一种水鸟)被囚禁于笼中,尽管它可能会梦想着飞翔的自由,但终究无法实现。这一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自由生长的赞美,以及对于世俗牢笼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传递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人的鉴赏不仅在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在于借此表达个人对于人生理想与追求的深刻思考。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双双水中凫,来疾去闲暇。
江湖风晚波,泛泛自高下。
古庙郁崔嵬,朱门傃道开。
今人不为让,间或乞灵来。
汉鼎重炎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汉得孤秦万弊时,当年丞相要无为。
洛阳年少空流涕,谁谓书生果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