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丹凤门登眺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云秋更哀。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丹凤门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句“绛阙遥天霁景开”,以“绛阙”象征皇宫,通过“遥天”和“霁景开”描绘出雨后天空的清新与开阔,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接下来,“金明高树晚风回”一句,将视线转向了高耸的树木,在晚风的轻拂下,树木似乎在轻轻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云秋更哀”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长虹仿佛在向下饮水,暗示着雨后的湿润与丰沛;而老雁在云中哀鸣,则渲染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凄凉与悲壮。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则表达了对宇宙变迁、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诗人似乎在探讨自然规律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哲学思考。

最后,“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自我反思与情感宣泄。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下,诗人独自站在吹台之上,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与无奈。这里的“无多泪”既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当下处境的坦然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交织中的自我探索与反思。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秋林别业

茅屋萧萧淅水滨,岂知身属洛阳尘。

一家风雪何年尽,二顷田园入梦频。

高树有巢鸠笑拙,空墙无穴鼠嫌贫。

西南遥望肠堪断,自古虚名只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一)

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

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三)

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

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五)

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

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

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