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池

通竹引泉脉,泓澄潋石盆。

惊鱼翻藻叶,浴鸟上松根。

残月留山影,高风耗水痕。

谁家秋洗药,来往自开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竹管引导泉水流淌,清澈见底的池塘映照着石头盆。
受惊的鱼儿在水草间跃起,洗浴的鸟儿飞上松树根部。
残月留下山的倒影,清风吹过水面,水痕渐渐消散。
是谁家在秋天清洗药材,来来往往都自行开门迎接。

注释

通竹:竹制的水管。
引:引导。
泉脉:泉水的源头。
泓澄:清澈透明。
潋:波光粼粼。
石盆:石制的盆子。
惊鱼:受惊的鱼儿。
翻:跃起。
藻叶:水草。
浴鸟:洗浴的鸟儿。
松根:松树的根部。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山影:山的倒影。
高风:大风。
耗:吹散。
水痕:水面的痕迹。
谁家:哪一家。
秋洗药:秋季清洗药材。
来往:来去。
自开门:自行开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通竹引泉脉”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竹子常象征着高洁、清新,而泉水则给人以生命与活力的感觉。这里的“通”,意味着泉水与竹林之间的自然联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环境。

接下来的“泓澄潋石盆”进一步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和安详。“泓”、“澄”都是形容水质清澈的字眼,通过对比,使人感受到水的纯净。而“潋石盆”,则是对泉水汇聚之处的一种生动描写,这里的“盆”形象强调了空间的封闭与集中。

“惊鱼翻藻叶,浴鸟上松根”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添了一份生命力的活泼。鱼儿在水中翻滚,鸟儿在树梢间嬉戏,都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动。

“残月留山影,高风耗水痕”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残月”,即指夜深人静之时,仅剩的月光投射在山上,形成了一幅柔和的画面。而“高风耗水痕”,则是在描绘自然力的强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对景物留下的印记。

最后,“谁家秋洗药,来往自开门”一句,似乎是在询问某个家庭在秋天如何采集草药,并且门庭若市,这里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惬意与宁静。秋天是采集草药的好时节,而“来往自开门”,则显示了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人们自由进出,共同分享着自然恩赐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厚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示弟

自尔出门去,泪痕长满衣。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

文字何人赏,烟波几日归。

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伤冯秀才

旅葬不可问,茫茫西陇头。

水云青草湿,山月白杨愁。

琴信有时罢,剑伤无处留。

淮南旧烟月,孤棹更逢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伤故湖州李郎中

政成身没共兴衰,乡路兵戈旅榇回。

城上暮云凝鼓角,海边春草闭池台。

经年未葬家人散,昨夜因斋故吏来。

南北相逢皆掩泣,白蘋洲暖百花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伤虞将军

白首从军未有名,近将孤剑到江城。

巴童戍久能番语,胡马调多解汉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可怜身死家犹远,汴水东流无哭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