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八)

业薪心火日烧煎,浪死虚生自古然。

陆氏称龙终妄矣,汉家得鹿更空焉。

白衣居士深深说,青眼胡僧远远传。

刚地无人知此意,不堪惆怅落花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一生辛劳如薪火,每日受煎熬自古皆然。
陆家自诩龙种,终究虚妄;汉朝争夺天下,最终也为空谈。
白衣居士深沉讲述,青眼胡僧远播其言。
壮志未酬,无人理解此情,面对落花倍感惆怅。

注释

业薪:比喻一生的辛勤劳动。
心火:内心的热忱或忧虑。
浪死:虚度光阴而死。
虚生:空虚的生活。
妄矣:虚妄不实。
汉家:指汉朝。
得鹿:比喻争夺天下。
空焉:最终落空。
白衣居士:身着白衣的文人。
青眼:表示欣赏或尊重的目光。
胡僧:来自胡地(指非汉族地区)的僧人。
刚地:坚强的内心世界。
此意:此处所指的深刻含义。
不堪:难以承受。
惆怅:忧郁、伤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山居诗二十四首》中的第十八首。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英雄难以留下的感慨。

"业薪心火日烧煎,浪死虚生自古然" 这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生命如同干柴一般,在时间的洪流中迅速燃尽,强调了历史上的许多事物都像泡沫一样短暂而不可靠。

"陆氏称龙终妄矣,汉家得鹿更空焉" 这两句提到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例,如陆压之称龙、刘邦得鹿等,原本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但最终都成为空谈,表明了世事难料和虚幻。

"白衣居士深深说,青眼胡僧远远传"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位穿着白衣的隐者在深山中讲述道理,而一位有着蓝色眼睛(即西域胡人)的僧侣将这些道理传播得很远。这里可能是诗人对知识和智慧传承的一种赞美。

"刚地无人知此意,不堪惆怅落花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受,认为在这片广阔而坚硬的大地上,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面对着纷纷扬扬的落花,诗人感到无比的哀愁和不堪承受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英雄辈出的深沉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智慧传承的关切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九)

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

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

自休自已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

僧采树衣临绝壑,狖争山果落空阶。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一)

石垆金鼎红蕖嫩,香阁茶棚绿巘齐。

坞烧崩腾奔涧鼠,岩花狼籍斗山鸡。

蒙庄环外知音少,阮籍途穷旨趣低。

应有世人来觅我,水重山叠几层迷。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二十二)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汉王废苑生秋草,吴主荒宫入夜涛。

满屋黄金机不息,一头白发气犹高。

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