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其十一)

问答尖新逞峻机,如将画饼要充饥。

纵经尘劫空劳力,争似忘言合大虚。

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

形式: 偈颂

翻译

问题独特而尖锐,展现出巧妙的智慧,就像试图用画出来的饼来填饱肚子。
即使经历了无数世事变迁,徒然耗费精力,又怎能比得上忘记言语,融入无边的虚空之中。
永恒的碧绿深潭中映照着明月,只有反复探索,才能真正理解这空灵的境界。

注释

逞峻机:展现巧妙智慧。
画饼:比喻不切实际的事物。
尘劫:世事变迁,经历多次轮回。
空劳力:徒然耗费精力。
忘言:忘记言语,达到超脱状态。
大虚:无边的虚空,象征超越世俗的境地。
碧潭:清澈的深潭。
空界月:映在水中的月亮,象征空灵的境界。
始应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道宁的作品,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哲理。首句"问答尖新逞峻机"描绘了智者之间的机锋问答,充满锐利与新颖,如同试图用画饼充饥,暗示理论上的探讨并不能直接满足实质的需求。"纵经尘劫空劳力"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努力的徒劳,即使经历再多世事变迁,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争似忘言合大虚"提出了一个对比,认为不如抛开言语,达到无言的境地,与宇宙的广大虚空相合,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直指本心的领悟。"万古碧潭空界月"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比喻深邃的心灵如同静谧的碧潭,只有在静观中才能映照出真理的明月。

最后一句"再三捞摝始应知"表达了唯有通过不断的内省和实践,才能真正触及那个"空界月",揭示出智慧的真谛。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思考言语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真正的领悟。

收录诗词(153)

释道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六十三首(其十)

时光迅速,不与人期。刹那异世,早见岁除。

未明心地,难免狐疑。

设使问似百川竞注,答如大海吞流。

古佛堂中,都用不著。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三首(其九)

禅人莫莽卤,二月又初五。

透彻祖师关,一句该今古。

春色无高下,园林花木红。

总持门大启,何处觅圆通。

休问迷逢达磨,须知垂手尘中。

踏翻厚地,刺破虚空。人天榜样,佛祖家风。

敢与龙王斗富,自他兼济何穷。

翻身不露迹,直上妙高峰。渠无面目,三界为家。

解把过头杖,逢春点异花。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三首(其七)

报慈家风,淡薄厨堂。诸事萧索,唯有金刚。

眼睛四海,禅人咬嚼。咬得破,旷劫无明。

须臾销铄,天上人间,自在快乐。咬不破,成结缚。

六用门头,尘缘竞作。你咬嚼,閒处著。

灿烂无瑕,光明闪烁。

几回觌面相呈,自是诸人讳却。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三首(其五)

开门待知识,知识不来过。知识既过,凭何施设。

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后凤衔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