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次徐师川韵

揭阳滨瘴海,苦雾搏蛮烟。

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

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

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

遂为乡里荣,士慕旧而先。

却后三十载,才者森排肩。

东瓯赘华夏,西汉为边沿。

民俗号殷富,亦有佳林泉。

黠者事商贩,朴者工力田。

自隋迄于唐,稍知慕华轩。

乃有欧阳生,粹然而出焉。

古文有师法,学问知渊源。

其后贤者至,杂遝盛中原。

至今号多士,富贵争熏天。

江南佳丽地,南昌富山川。

幽谷抱欧峰,西山秀气连。

地灵秘奇运,当有命世贤。

山辉玉韬石,水媚珠怀渊。

君看乌衣里,俊雅争清妍。

治朝开三舍,精拣无遗篇。

幸当勤灯火,无忘临简编。

会看起白屋,宁遭犯青钱。

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

赵德欧阳生,岂独令居前。

努力各自励,请视徐子言。

穷耕有恶岁,惰农无丰年。

言小可喻大,岁晏宜勉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劝学次徐师川韵》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描绘揭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以及对教育与人才培育的重视,展现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见解和对人才成长的期待。

诗中首先描述了揭阳地区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的地理特征,“揭阳滨瘴海,苦雾搏蛮烟”,暗示了当地教育条件的艰苦。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古代缺乏礼仪教化的感慨,“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并以韩愈为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随后,诗人赞扬了赵德在教育上的贡献,“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并指出教育的传承使得乡里为之荣耀,激励士人学习。

诗的下半部分转向对历史的回顾,提到从隋唐时期开始,该地区逐渐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涌现出如欧阳生这样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引领了学术风气的繁荣。诗人以此鼓励后世学者,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寄望于未来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涌现。

最后,诗人以“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来比喻人才的成长路径,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个人发展,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他鼓励人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我,同时提醒要警惕懒惰带来的后果,强调了勤奋与教育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地理、人物的描绘,以及对教育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热切关注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文中北还

瘴海夜成焰,鬼关昼常阴。

栅庐馀百家,间见椰子林。

居人例推髻,豹狼而衣襟。

语言不可读,冥目以意寻。

居然不可解,欲问返如瘖。

君持使者节,风彩动云岑。

轩渠笑时语,万籁转笙琴。

余方卧圜土,跫然欣足音。

相逢春脱手,归意不可擒。

便觉暮雨山,扫空烟翠深。

袍裤洗羊负,项背逃芒针。

乃尔径去亟,翩翩出笼禽。

津渡已挝鼓,高帆摩天心。

行矣勿作恶,万事付醉吟。

当会西林下,相对说如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彭子长佥判二首(其一)

我穷亲旧绝,君来殆天遣。

度关一句妙,不拨机自转。

令人意颓然,盎如醉黎衍。

新诗丽吴姬,雾鬓风前卷。

细看发豪放,川奔惊地喘。

才高那可妒,默念耳自反。

不禁数馀年,三眠蚕欲茧。

思君谁与同,月度微云浅。

形式: 古风

次韵彭子长佥判二首(其二)

悉如羊公鹤,氋氃费推遣。

心如旋磨驴,日夜团圞转。

夫子为讥诃,譬说颇蔓衍。

愁心得少休,忽作象鼻卷。

出门无所诣,地坐息疲喘。

路穷辄一笑,兴尽复回反。

风光闻布谷,人家初煮茧。

倚藤望九峰,层叠分浓浅。

形式: 古风

重会大方禅师

霜颅玉骨眉有棱,孤风照人虔敬增。

寒松撼空夜瑟瑟,古井吞秋波不兴。

天柱峰前额加手,一别十年弹指久。

嗟予尘土化征衣,爱君坐中舟壑走。

绳床为拂两头尘,响答空岩笑语新。

人间何从得此客,解令寒谷夜生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