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

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

争入杏园齐马首,潜过柳曲斗蛾眉。

八人云散俱游宦,七度花开尽别离。

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看到你新赠给吕君的诗,我想起了当年我们一同游乐的时候。
争先恐后地跑进杏花园,马头并齐,暗暗地穿过柳树林比赛谁的眉毛最美。
八位朋友如今都分散各地,各自为官,七年里经历了多次的离别。
听说秋娘还在,直到现在还会时不时地询问关于微之的消息。

注释

见:看见。
君:你。
新赠:新写的赠送。
吕君:吕姓的朋友。
诗:诗歌。
忆得:回忆起。
同年:同一年。
行乐时:快乐的时光。
争入:争先恐后地进入。
杏园:杏花盛开的园子。
齐马首:马头并齐。
柳曲:柳树成荫的小路。
斗蛾眉:比赛美,这里指女子比美。
八人:八位朋友。
云散:像云一样散开,比喻分散。
俱游宦:都在外做官。
七度:七次。
花开:象征时间流逝。
尽别离:都经历了离别。
闻道:听说。
秋娘:一位女子的名字,可能是友人的妻子或情人。
犹且:仍然。
在:在世。
至今:到现在。
时复:时常。
问微之:询问关于微之(可能是诗人的字号或者另一个人)的消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和元九与吕二同宿话旧感赠》。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回忆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看到朋友吕君送来的诗歌后,引发了他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同年”指的是作者与吕君共同度过的青春岁月,“行乐时”则是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刻。

“争入杏园齐马首,潜过柳曲斗蛾眉。”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们在自然中嬉戏的情景。“杏园”可能是一个美丽的园林,“齐马首”则表达了一起并驾齐驱的场面;“潜过柳曲”是他们在密布的柳树丛中穿行,给人一种秘密、隐蔽之感;而“斗蛾眉”则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嬉戏的生动场景,仿佛在争夺着谁的眉目最为妩媚。

“八人云散俱游宦,七度花开尽别离。”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慨。“八人”可能是指包括作者在内的一群朋友,他们曾经一起云游四海,也许是在仕途上共同进退;“俱游宦”则意味着他们都踏上了官场生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度花开”象征着岁月更迭和季节轮回,而“尽别离”则表达了朋友们最终各奔东西,分别在不同的方向继续人生的旅程。

“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 这两句诗中,“秋娘”可能是指某位女子的名字或昵称,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过去的一段情感。诗人通过询问她的近况,表达了自己对往日情感的珍视和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幅充满生动色彩的画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也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离别和怀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面对变迁无常的人生态度所表现出的感慨。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元少尹新授官

官稳身应泰,春风信马行。

纵忙无苦事,虽病有心情。

厚禄儿孙饱,前驱道路荣。

花时八入直,无暇贺元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

促席留欢日未曛,远坊归思已纷纷。

无妨按辔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

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

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

水南秋一半,风景未萧条。

皂盖回沙苑,蓝舆上洛桥。

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谣。

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

日月天衢仰面看,尚淹池凤滞台鸾。

碧幢千里空移镇,赤笔三年未转官。

别后纵吟终少兴,病来虽饮不多欢。

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