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汉水晚次神滩阻风

惊风山半起,舟子忽停桡。

岸荻吹先乱,滩声落更跳。

听松今欲暮,过岛或明朝。

若尽平生趣,东浮看石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山腰突然刮起猛烈的风,船夫连忙停止划桨。
河岸上的芦苇被风吹得纷乱,水滩上的波浪落下又弹跳起来。
听着松涛似乎已接近黄昏,或许明天才能驶过前面的岛屿。
如果要体验一生的乐趣,就向东漂流去观赏那石桥吧。

注释

惊风:猛烈的风。
山半:山腰。
舟子:船夫。
忽停桡:忽然停止划桨。
岸荻:河岸上的芦苇。
吹先乱:被风吹得纷乱。
滩声:水滩上的波浪声。
落更跳:落下又弹跳起来。
听松:听着松涛。
今欲暮:似乎已接近黄昏。
过岛:驶过岛屿。
或明朝:或许明天。
若尽:如果要完全。
平生趣:一生的乐趣。
东浮:向东漂流。
看石桥:观赏那石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风光与行者停泊的情景。诗人以“惊风”开篇,营造出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之力,山半起势,舟子随之停下,桡声止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行者在旅途中不得不暂时停留的情境。

接下来,“岸荻吹先乱”继续渲染风景,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纷扰不安的氛围。“滩声落更跳”则将听觉体验融入画面之中,给人以耳濡目染之感。水流跌宕,波涛汹涌,声音在空气中跃动,如同音乐一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

“听松今欲暮”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行者在风景之中体验到了日暮时分的宁静。然而,“过岛或明朝”表达了一种继续前进的决心,尽管目前受到阻碍,但行者仍然计划着明天再度出发,渡过那片岛屿。

最后,“若尽平生趣,东浮看石桥”则是诗人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一种追求和展望。这里的“东浮”可能指的是顺应自然的潮流向东方漂泊,而“石桥”则是一处景观,或许是行者未来旅行中的一个目标。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面对风雨阻碍,也要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美好的体验,包括这次被迫停留的经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力的细腻描写和行者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个在旅途中因风而暂时停歇,但内心依然充满向往和期待的旅行者形象。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过杏溪寺寄姚员外

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

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

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

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李常侍书堂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一)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二)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

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